老杨,是一位在上海公安战线上,兢兢业业工作几十年的老警察。
女儿小杨,杨俪萍毕业于上海师范大学,在一所上海市区的重点小学,任班主任和语文老师,工作体面,收入高,多年前就达到了10000元左右。
2016年10月15日,女儿杨俪萍与女婿朱晓东一起去杭州旅行,但由于自己没有订到满意的酒店,引起了杨俪萍的不满。返程时,朱晓东没买到高铁票,杨俪萍和他吵了一架。
直到17日上午,朱晓东一气之下,就起了杀人的心。他说,
(我掐住她)就是想让她不要再唠叨。
掐死妻子后,朱晓东从衣柜里拿出被套,拉开拉链,将杨俪萍的遗体装进去,塞进了他新买的冰柜藏尸105天。
朱晓东的解剖书籍
在这105天里,朱晓东,冒充妻子一直和老杨在微信联系,并转走妻子手机里数万元现金。
后又和两个女性去开房
他在105天中,一直对老杨瞒天过海!
老杨做了一辈子警察啊,怎么会怀疑女婿杀了女儿??下面是截图,女婿扮演女儿的角色跟岳母解释自己为什么这么久不回家看看。
直到17年2月1日,老杨的60大寿
独生女儿与女婿不可能不到场。
朱晓东眼见瞒不住了决定自首。
老杨这才得知:苍天啊!原来一直和自己在微信上保持着联系的女儿,早就不在人世了。
2017年11月29日上午9:30,“上海杀妻藏尸冰柜案”正式开庭。此案纠缠长达3年多的时间,终于在案发后的第1329天,罪犯朱晓东被执行死刑!
大快人心啊。
可惜的是,杨俪萍,211大学毕业,上海土著、父母有稳定工作,自己又是体制内老师,她懂事、体贴人、善良,如下图,还美丽。
抓了一辈子坏人的老杨想不通啊……女婿不喜欢我女儿,你还给我就是了,我们老两口养得起啊,你们可以离婚啊。你为什么要对她下毒手???
杨俪萍生活照
2013年9月,杨俪萍与朱晓东正式确立了恋爱关系。老杨不同意二人交往,因为朱晓东不仅经常游手好闲,就连网上购物刷卡都需要杨俪萍来还。但杨俪萍却执意跟朱晓东在一起,并对老杨放话说,如果不同意朱晓东的话,自己将来就不结婚了。
老杨在案发后十分后悔没有强力阻止女儿的恋爱,那时他害怕女儿会因此和自己生分,可早知道如此,打断腿也不能让他们在一起,他说,“哪怕是女儿不认自己了,可她会活着。”
是啊,活着,哪怕是终身不嫁人的老姑娘,也是父母的掌上明珠啊!
可惜,都晚了,太晚了。
朱晓东父母离异,家境不好,职校毕业后频繁更换工作,在哪里都做不长,每月工资不到4000元。除了一张漂亮的脸蛋,朱晓东身上似乎没有任何优点。从小衣食无忧的小杨,被父母保护得很好,几乎没有吃过一点苦,也几乎没有体会过人世艰险。
2016年5月28日,朱晓东和杨俪萍在上海万豪酒店办了一场结婚酒席。
杨俪萍不仅在婚前帮他还清了数万元的债务,没有婚纱照,没有任何仪式。婚礼当天,杨俪萍穿了件寻常的白色上衣和牛仔裤。
杨俪萍(左一)
在婚礼上向亲戚们敬酒
真爱至上,尽管裸婚,她也十分享受。讽刺的是,朱晓东却在婚后多次出轨,前后对象还不是同一人。
杨俪萍全都原谅了朱晓东,这是丈夫出轨后写的保证书。看看里面的内容,都觉得好幼稚啊。特别是最后一句:“如果我再出轨,一起死”。这话看得人瘆得慌,所以说,犯罪型人格,很明显。
朱晓东出轨后写的保证书
“用心良苦与包容忍耐”并没有换来朱晓东的任何改变,反而是他更加强烈的控制欲望。杨俪萍发现,自己的圈子被丈夫搞得越来越小。
前几天微信删了,找我就短信或者电话,也不知微博活着的人有多少,女性随时OK,男性有被删除的危险。
在未来的48小时,微博也要战败了,开始陆续删人,这不是演戏,这是一场没有硝烟的战争。
9月初,朱晓东怂恿杨俪萍辞职。14日后朱晓东带着杨俪萍去校长办公室提出了辞职申请,在这前后,杨俪萍根本没有机会表达自己的意见,听从了朱晓东的安排。
仔细推敲,这是有预谋的精心策划,9月朱晓东先辞职,10月,他怂恿小杨辞职,并买了冰柜,做好了杀妻藏尸的一切准备。
老杨不知道,当他与老伴都在等着抱孙子的时候。
一场难以被预防的悲剧,发生在女儿身上。
老杨,是一位在上海公安战线上,工作了几十年的警察。他每天抓坏人,但是他从没想到坏人就是女儿的枕边人。
杨俪萍是典型的上海“乖小姑娘”。工作7年来,都过着学校、家里两点一线的生活,偶尔和好朋友聚会,社交圈非常简单,亲朋好友评价她的统一称呼都是“乖乖女”。
生活一帆风顺,循规蹈矩,按部就班,青年人应该有的成长和叛逆在她身上从未有过,父母的体贴入微的爱束缚住了她的个性,让她的真实自我从未绽放过。
这样的乖乖女最容易爱上坏男人。
在遇到一个坏男人后,便离经叛道、不顾一切了。
朱晓东吸引杨俪萍的,是他魔鬼一般的邪恶:那种浪荡、不负责、颓废灰暗、玩世不恭。“罪”会化身为人,埋伏在乖女孩的生命中。没有真理的教导,没有父母的规劝,这种蹲伏的罪,会忽然如网罗般罩住女孩。
婚后,出轨、赌博、偏激、控制欲强、吃软饭,每一样都能够引发女人的警觉,她却都一一放过,没有告诉娘家人。
老杨每天都在追悔:穿了一辈子警服,从未想到自己能成为受害人家属,面对的还是自己最心爱的女儿的惨死,还是那样被冻在冰柜中面目全非皮开肉绽的惨死。
漫长的120天,对小杨的父母是巨大的煎熬和折磨。
三年多来,小杨的父母为了女儿的案情四处奔走,夜夜难眠,生活四分五裂,再回不到当初。杀人凶手也请律师,用各种证据要法官判处“死缓”而不是“死刑”。
为了给女儿伸冤,老杨积劳成疾,右眼因为眼睛周围的血管中风已经看不见了,原本容貌俊美的老伴儿,一头黑发变成了白发,已然是悲痛欲绝……
杨母和杨父在法庭外情绪激动。/ 图源:中新网
几天前,终于执行了死刑!
大快人心!
死得好!
罪犯伏法后,老杨终于可以告慰女儿的在天之灵,但他破碎的心,怎么也没有办法黏合在一起。斯人已逝、他们的人生却自,唯一的女儿死去,就没有了任何色彩。愿更多读者为他们祈祷,找到主耶稣,找到安慰。
再啰嗦几句
养女儿,不要保护得太好。
家长要让她,在良师益友的带领下,通过读名著、看纪录片、甚至是看八卦、聊一些身边人案例等方式来接触真实的人生。贩夫走卒、酸甜苦辣、带着女儿去农民房与贫民区看一看,有条件的父母可以带她去印度等地旅行。
女孩,一定要看书、看世界、看社会、也看一些法律案件。
就算是人民警察的老杨,就算是中国最安全最文明的大都市上海,也保护不了一个不谙世事、不会识人、不会向父母求救、对罪恶毫无察觉力与反抗力的女孩。
我们的教育,从小学到大学,没有一门课是教女孩怎么识别渣男、怎么远离操控性、边缘性、反社会人格的人。更没有一门课是教女孩如何管理情感与情绪、遇到恶魔时该怎么做、如何在约会中保护自己、怎么考察一个男人直到判断出托付终身——咱们的女孩,美好的韶华中,净学了些没用的,没错。
学校不教,家长要教。
声明:内容归原作者所有,本平台只做分享展示,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有人说,纸媒产业的冲击是时代顺应的必然趋势。又有人问,假如报纸发行量增加的话,会是在什么情况下增加呢? ......
各位萌新大家好呀!我是小微说起小微,大家是否陌生呢?下面就为萌新揭露小微的真“面目”趁此机会小微正好招兵......
船在慢慢的上滩,我背船坐在被盖里,用自来水笔来给你写封长信。这样坐下写信并不吃力,你放心。这时已经三点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