仅仅过了3个多月,拼多多的股价就已经实现了翻倍,涨到了78元(翻倍的基础上还加了10块)。
当然,股价会有波动,今天涨,明天就可能跌,这都很正常,但如果把时间的尺度拉长到半年或者一年,拼多多无疑是受到资本青睐的。
我认为这和拼多多高歌猛进的发展势头有关。
根据拼多多最新发布的2020年Q1季度财报,在过去的12个月,拼多多的活跃买家数已达到6.28亿,而同期的阿里活跃买家数为7.26亿,京东为3.87亿。
要知道这是一家成立还不到5年的公司,所交出的成绩单。
太快了,拼多多的发展速度真的太快了。
今天的拼多多,和阿里的的活跃买家数差距已经缩小到了不到1个亿,而且在这样的体量之下,拼多多依然保持了高速增长的态势,其一季度新增活跃买家数为4290万,远超阿里的1500万,同比增速高达42%。
预计在不远的将来(快一点年内,慢一点明年),它的用户规模,就能追上阿里。
对于拼多多而言,这样的未来是值得期待的。
02
另一项让我注意的数据是:拼多多活跃买家年平均消费额达到1842.4元,同比增长47%。
很多人对拼多多的印象还停留在“浇水”“砍一刀”“9块9包邮”,但事实却是,拼多多在不断向“五环内”渗透。
拼多多一二线城市的用户比例,已达到了46%(2019年Q3数据)。
按照6.28亿的年度活跃买家数进行估算,相当于有近3亿一二线城市的用户,已经开始尝试在拼多多上购物。
从“农村包围城市”,到步步为营占领一座又一座城市,对于拼多多的持续向上“渗透”,各方观点还是相当一致的——这得益于去年6月开始的百亿补贴计划。
所谓的“百亿补贴”,就是在商品成本价(进货价)的基础上,由拼多多出钱补贴5%-50%,从而使售价显著低于市面上的行情价(即“百亿补贴”商品的最终销售价格=成本价-补贴金额)。
但考虑到拼多多是从“五环外”起家的,必然会有人质疑,这些商品到底是不是正品?
包括我曾经也有过这样的疑虑。
在这个问题上,拼多多还是非常能够洞悉用户的心理的。
为了打消消费者的疑虑,他们不仅推出了“正品保障”“假一赔十”和“售后无忧”服务,还选择了和中国人保财险合作,为“假一赔十”提供资金保障。
在一系列保障和低价的诱惑下,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尝试在拼多多上购买苹果、戴森、茅台等高端产品。
2799元的 新款 iPhone SE 64g(原价 3299元)
4988元的 华为 P40 Pro 128g (官网 5988元)
2045元的戴森吹风机(原价 2990元)
799元的飞天茅台 43度(友商平台 999元)
它们难道不香吗?
下面这张图很好地反映了拼多多用户的心理。
从“并夕夕”到“拼爹爹”,差的不过是一个“百亿补贴”。
随之而来的是一个很有意思的现象:当一个新品推出的时候,会有那么一批人,他们在期待拼多多的优惠。
比如今年苹果推出新款 iPhone SE 的时候,我就看到不少人评论说,“等拼多多的真香价”。
从过去很多人嘲笑的“并夕夕”,到现在新品首发等拼多多的百亿补贴,这种现象的出现,其实已经能够说明问题——拼多多正在被越来越多的消费者认可。
这也从侧面说明了拼多多这几年的打假工作,确实做得还可以。
03
在拼多多突飞猛进高速发展的同时,也逃不开一个非常棘手的问题。
那就是:
“百亿补贴”的尽头在哪里?
回头再来看拼多多最新的财报,你会发现一个很割裂的现象——拼多多的营收超出了预期(一季度营收65.4亿元,超出了市场预期的49.7亿),但拼多多的亏损同样超出了预期(一季度净亏损41.2亿元,超出了预期的29.9亿)。
而造成亏损的一个关键因素就在于,补贴与推广费用占到了72.97亿元。
站在消费者的角度,我们可以感到欣慰,因为拼多多是真的在不遗余力地进行补贴,没有忽悠我们。
但从拼多多的长远发展角度来看,难免会有疑问:这样的补贴还能持续多久?
补贴让拼多多得以成功吸引了海量的用户,那么一旦补贴停止呢?
以后拼多多的价格会不会不香了?
到时候还有多少人依然愿意在拼多多上购物?
这是拼多多发展历程中绕不开的一个核心问题。
我个人有一些大胆的猜测,做电商平台不过是拼多多发展历程中的一个阶段,“醉翁之意不在酒”,他们有更长远的打算。
当然,这只是我的一些猜测,这里不再展开(说实话,这是投资人要考虑的问题,和大多数消费者关系不大)。
还是留待时间来揭开答案。
04
回顾2016年,拼多多崛起之前,国内已经形成了阿里和京东的两强对峙局面。
而拼多多的崛起,给电商领域带来的更多的活力,并形成了“三足鼎立”之势。
今天的拼多多,已经是覆盖五环内和五环外,覆盖高中低端不同定位产品的超级电商平台。
但国人对拼多多的看法,依然是割裂的。
比如在我上一次写拼多多时,有读者留言说,“永远不会下载拼多多,就是看不起,怎么着”。
也有人说,“以前各种嫌弃,鄙视一切用拼多多的,1月份的时候想着试一试水,在拼多多买了Airpods,真香,从此就是拼爹爹。”
我觉得这种割裂现象的存在,并不是坏事。
如果哪一天,拼多多,或者另一个电商平台,在国内出现了“一统天下”的态势,那对消费者而言,才是最可怕的事——因为那意味着垄断局面的形成。
而垄断的结果就是消费者将失去选择权,失去和平台议价的能力。
只有平台之间不断竞争,不断厮杀,消费者才能从中获得更多的实惠,享受到更好的服务。
所以,即便你是不喜欢拼多多的人,也可以把它的出现,当成是自己手里多了一种选择权。
更何况,拼多多的“百亿补贴”专场真的很给力,而且覆盖了各个不同的领域,满足不同人群所需。
声明:内容归原作者所有,本平台只做分享展示,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有人说,纸媒产业的冲击是时代顺应的必然趋势。又有人问,假如报纸发行量增加的话,会是在什么情况下增加呢? ......
各位萌新大家好呀!我是小微说起小微,大家是否陌生呢?下面就为萌新揭露小微的真“面目”趁此机会小微正好招兵......
上学期,我有幸加入了吴念真导演在政治大学开设的剧本写作课程。虽然我对写作课本身并不陌生,在复旦硕士三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