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启超(1873年—1929年),中国近代维新派领导人之一,和康有为一起,倡导变法维新,并称“康梁”。他学识渊博,文体改良的“诗界革命”、“小说革命”等都是他积极倡导的。梁启超所作政论文,流利畅达,感情奔放,在界内颇有影响。胡适曾说:“在那个时代读这样的文字,没有一个人不受他的震荡感动的。”
作为梁启超的长子梁思成,自小就受到父亲的影响与熏陶,人文学养丰厚。梁思成在高中毕业时,就已经翻译了英国威尔斯的《世界史纲》。
梁思成的美术知识和艺术眼光亦属一流。1924年,他赴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学习建筑学。在那里他用“笨功夫”到图书馆博览群书,研究古代历史,参观古代文物,把那些著名的古建筑一个个默画下来,这全是为了能够学到更多的知识。但是梁启超非常担心儿子的学习方法与学习效果,唯恐其“学问兴味太过单调”,所以特意写信嘱托他,要分出点光阴多学些常识,学问趣味涉猎范围要广一些。
梁思成
信件原文:
思成再留美一年,转学欧洲一年,然后归来最好。关于思成学业,我有点意见。思成所学太专门了,我愿意你趁毕业后一两年,分出点光阴多学些常识,尤其是文学或人文科学中之某部门,稍为多用点工夫。我怕你因所学太专门之故,把生活也弄成近于单调,太单调的生活,容易厌倦,厌倦即为苦恼,乃至堕落之根源。
再者,一个人想要交友取益,或读书取益,也要方面稍多,才有接谈交换,或开卷引进的机会。不独朋友而已,即如在家庭里头,像你有我这样一位爹爹,也属人生难逢的幸福,若你的学问兴味太过单调,将来也会和我相对词竭,不能领着我的教训,你全生活中本来应享的乐趣,也削减不少了。
我是学问趣味方面极多的人,我之所以不能专积有成者在此,然而我的生活内容,异常丰富,能够永久保持不厌不倦的精神,亦未始不在此。
梁启超和孩子
我每历若干时候,趣味转过新方面,便觉得像换个新生命,如朝旭升天,如新荷出水,我自觉这种生活是极可爱的,极有价值的。我虽不愿你们学我那泛滥无归的短处,但最少也想你们参采我那烂漫向荣的长处(这封信你们留着,也算我自作的小小像赞)。
我这两年来对于我的思成,不知何故常常像有异兆的感觉,怕他渐渐会走入孤峭冷僻一路去。我希望你回来见我时,还我一个三四年前活泼有春气的孩子,我就心满意足了。这种境界,固然关系人格修养之全部,但学业上之薰染陶熔,影响亦非小。
因为我们做学问的人,学业便占却全生活之主要部分。学业内容之充实扩大,与生命内容之充实扩大成正比例。所以我想医你的病,或预防你的病,不能不注意及此。这些话许久要和你讲,因为你没有毕业以前,要注重你的专门,不愿你分心,现在机会到了,不能不慎重和你说。你看了这信,意见如何,无论校课如何忙迫,是必要回我一封稍长的信,令我安心。
民国十六年八月二十九日
有人说,纸媒产业的冲击是时代顺应的必然趋势。又有人问,假如报纸发行量增加的话,会是在什么情况下增加呢? ......
各位萌新大家好呀!我是小微说起小微,大家是否陌生呢?下面就为萌新揭露小微的真“面目”趁此机会小微正好招兵......
作者真挚满满的情感,也正是小编想要表达的。在人生的很多时刻,在有分享冲动的风景、信息、段子、美食跟前,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