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大牌,你越来越不要脸了

@某大牌,你越来越不要脸了

最近b站一个短片《逃出大英博物馆》大火。

短片用拟人的方式,讲述一盏从大英博物馆出逃的中华缠枝纹薄胎玉壶,千里迢迢回家的故事。

巧的是前段时间,2000件收藏在大英博物馆的中国文物被偷事件,让这部系列短片迅速引发热议,获得了近4000万的播放。


@某大牌,你越来越不要脸了

就连老阴阳人BBC都被震动了,还专门为此发了一篇文章。

文中先介绍了短片的内容与影响力,然后免不了一顿夹枪带棒的嘲讽:“中国人又在搞极端民族主义跟西方对抗了”,同时还引用了之前很火的“马面裙“事件。

要不提马面裙还不来气。

事件起因是奢侈品牌迪奥发布一条新裙子,其样式和穿戴方式都采用了中国古典马面裙的设计。

@某大牌,你越来越不要脸了

但他们不但对此只字未提,甚至声称是迪奥原创的经典版型。

这傲慢的态度,引起了广大中国留学生的不满。

于是学生们纷纷穿马面裙上街,抵制迪奥的文化挪用。

@某大牌,你越来越不要脸了

就是这一举动,被西方媒体说成是“极端民族主义”。保护自己老祖宗的东西,却被人嘲讽,真的很难不让人生气。

后来,又有人扒出说奢侈品牌LV的经典老花,以及动辄5位数一条的梵克雅宝,更是撞脸了中国传统纹样——“宝相花纹”。

@某大牌,你越来越不要脸了

还别说,这么一看从图案到配色确实很像。

难怪在时尚圈有那么一个说法:

“国外的设计师一没灵感,就会去大英博物馆看看中国文物。”

不知是该骄傲还是该无语,但可以肯定的是:很多所谓的时尚设计你之所以觉得眼熟,不用怀疑,可能 你早就看过。

原来老祖宗早就是时尚先锋了。


@某大牌,你越来越不要脸了


@某大牌,你越来越不要脸了

给各大奢侈品灵感的中华纹样

LV撞脸的宝相花纹是什么呢?

那是中国传统纹样的一种,较多应用在服饰布料上。

宝相花作为吉祥三宝(吉祥三宝:宝相花、摇钱树、聚宝盆)之一,拥有美好的寓意,尤其盛行在隋唐时期。

其最大的特点,就是对称。

@某大牌,你越来越不要脸了

在唐朝初期,花纹较多为简单的十字对称,也就是LV那种,只需要填满上下或左右,形成对称结构就可以,是连续填充模式中较为简单的一种。

在白居易的诗中写道:“红袖织绫夸柿蒂,青旗沽酒趁梨花。”

其中的柿蒂花,就是最简单的一种“十”字结构宝花纹样式。

@某大牌,你越来越不要脸了
@某大牌,你越来越不要脸了

      (柿蒂花铜饰)   


后来随着人们审美水平的提升,简单的“十”字结构已经不能满足大众的需求了。

宝相花纹也变得越来越复杂,从十字结构,变成米字结构,从单花对称到在主花附近用宾花填充,呈现八方环绕,甚至首尾相连以求圆满的寓意。

@某大牌,你越来越不要脸了

宝相花纹越来越复杂多变,精致唯美。

前段时间大火的《长安三万里》,里面的服饰就还原了众多唐代的服饰纹样,包括当时最流行的宝相花纹,真的很用心了。

@某大牌,你越来越不要脸了

除了宝相花,回形纹也是一个出镜率超高的纹样。

最经典的是纪梵希的logo,由4个“G”字母的变形组成回形纹路。


@某大牌,你越来越不要脸了

据说纪梵希这个标志的设计灵感,来源于希腊。

在古希腊的文物建筑首饰等物品上,确实经常能见到这种回纹设计。

@某大牌,你越来越不要脸了

但其实早在在新石器晚期,在中国就发现了与回纹相近的纹饰——云雷纹,后来云雷纹也被看作是现代回形纹的前身。

等到商周时期,这种纹饰更是在青铜器上被大量发现,它寓意着安宁吉祥生生不息,直到还在被继续沿用。


@某大牌,你越来越不要脸了

无论宝相花纹还是回形纹,侧重的都是对称或重复带来的充满秩序的美感;花鸟纹则和这些完全不同。

花鸟纹来源于国画花鸟图,作为传统的绘画意象,常出现在古代文人墨客的字画和扇面等作品上。

以此提炼出的花鸟纹,则更多被用在陶瓷器皿上做装饰。

@某大牌,你越来越不要脸了

之前迪奥(又是迪奥)同样因此陷入过一次抄袭风波。

@某大牌,你越来越不要脸了

另外还有许许多多的中华传统纹样,比如缠枝纹,就是开头所说的薄胎玉壶上雕刻的花纹种类。

@某大牌,你越来越不要脸了
@某大牌,你越来越不要脸了

     (中华缠枝纹薄胎玉壶)   


祥云纹就更常见了,印象最深的就是北京奥运会时,装饰在奥运火炬上。

@某大牌,你越来越不要脸了

千年前,这些变幻莫测的纹样勾勒了多姿多彩的中华文化盛世,成为宝贵璀璨的文化遗产,直到今天还是有着深远的影响。

@某大牌,你越来越不要脸了

顶级的颜色审美

之前莫兰迪色系的大火,让这些低饱和灰度色彩进入大众视野,一举成为“高级感”的配色代表。

@某大牌,你越来越不要脸了

但很多人可能不知道,我们也有自己的“莫兰迪”,就是中国的传统色。

它们不仅颜色美好,每一种颜色也拥有美好的名字和寓意,让人不禁叫绝。

苏轼的《赤壁赋》中,有这样一句:“相与枕藉乎舟中,不知东方之既白。”

东方既白,就是天蒙蒙亮的颜色。

@某大牌,你越来越不要脸了

《滕王阁序》中写:“潦水尽而寒潭清,烟光凝而暮山紫”。

在傍晚的夕阳时分,山前会透出紫色薄光,因此被称为“暮山紫”。


@某大牌,你越来越不要脸了

玄奘在《大唐西域记》里提到:“水色沧浪,波流浩汗”。

“沧浪”一指春天初生竹子之色,同时也用来描述大江大河的颜色。

@某大牌,你越来越不要脸了

昭梿的《啸亭续录》则说:“末年福文襄王好着深绛色,人争效之,谓之‘福色’”。

这个福色,就是类似车厘子一样的深红色。

@某大牌,你越来越不要脸了

西汉史游《急就篇》称:“郁金半见湘白,缥缤绿纨皂紫珽”。

唐代学者颜师古注释说:“半见,言在黄白之间,其色半出,不全成也。”

半见(xiàn),意指黄白之间。

@某大牌,你越来越不要脸了

西汉人刘歆《西京杂记》卷二:“卓文君姣好,眉色如望远山。”

远山黛从此便用来描述古代女子眉色如远山。

@某大牌,你越来越不要脸了

耳熟能详的歌曲《青花瓷》中唱道:“天青色等烟雨,而我在等你”。

天青色是大雨过后,云彩裂开的缝隙里露出的色彩。


@某大牌,你越来越不要脸了

根据《中国传统色:故宫里的色彩美学》这本书统计,中国传统色多达384种,每种都有据可查,有典可寻。

同时书中还根据十几万件故宫馆藏文物,根据24节气72物候精选96件应时应节应色的文物,以手绘方式复原、呈现文物被磨损的色彩,提取出了中国传统色色谱。

毫无疑问,这是一次打捞中国失落颜色美学的文艺复兴。

@某大牌,你越来越不要脸了

在查找这些颜色的时候,我一直在想如果用这些颜色制作古典服饰,该有多美。

然而现在的古偶仙侠剧里,很难看到这样令人惊艳的颜色。

它们就像一个流水线出来的:一样灰蒙蒙的滤镜,一样看不清五官的磨皮,一样让人摸不着头脑的化妆,一样清汤寡水的衣服和披头散发的造型,让人分不清谁是谁,哪部是哪部,完全没有美感可言。

单看这blingbling的闪片眼妆特写,谁能想到是古装剧女主,还以为是哪个博主的现代眼妆教程。

@某大牌,你越来越不要脸了

有网友曾说过:

“一直对很多颜色分辨不清,一直觉得大自然很美却不能表达。”

而中国传统色填补了这些表达。

原来,我们的古人早就用眼睛看到了这一切,并将其记录在诗句文章中流传下来。

可惜我们此前从未看到。


@某大牌,你越来越不要脸了

被遗忘的老祖宗的审美

在很长一段时间内,除了课本上所学的东西,我们对于自己很多宝贵的传统文化似乎并不了解,甚至嗤之以鼻。

《中国传统色》的作者就曾在采访中说过,自己之所以下定决心做中国传统色的整理,是自己偶然间在日本的一所学校里,看到他们墙面上大面积的涂色,用的是日本的传统色,并且旁边标记了每一种颜色的典故。

这样耳濡目染下,日本学生从小就能对自己的传统色产生深刻的认识,从而生出对传统文化的自豪感。

@某大牌,你越来越不要脸了

反观我们对自己的传统文化不用说认同感,甚至了解都很少。

眼睛似乎总是看向外面。

看一场西方音乐会,再发个朋友圈就是高大上的代表;可一说到民乐,又觉得土到上不了台面。

小提琴是高贵优雅的代表,二胡却是瞎子阿炳讨饭的工具。

甚至还因此衍生出一个笑话,说学什么乐器不会提升你的气质?答案是:吹唢呐。

曾经我也笑过,直到真正完整听过《百鸟朝凤》,才发现以前那个抱着嘲笑态度的自己才是最肤浅可笑的。

@某大牌,你越来越不要脸了

就在我们的目光还在向外看的时候,国外人早就发现东方文明有取之不尽的智慧。

我们不在乎的东西,总有人会替我们发扬,最终变成他们自己的。

曾经有一部电影《尺八·一生一世》,一个在中国几乎无人知晓的乐器却在日本得到传承和发扬。如果不是看了这部纪录片,恐怕很多人永远也不会知道这震撼灵魂的乐器,其实是源自中国的,只不过被我们抛弃了。

@某大牌,你越来越不要脸了

韩国曾屡次偷袭我们的传统文化,将汉服、汉字、端午节等拿去申遗,企图变成自己的。

后来还东施效颦般地拿出“韩国传统刺绣”,那粗糙程度跟我们传统的苏绣不可同日而语,还引发我们一波嘲笑。

@某大牌,你越来越不要脸了

(韩国宣传片里的“传统刺绣”)

@某大牌,你越来越不要脸了

(中国传统刺绣)

但是反过来一想,在此之前,我们似乎也没真的在意过这些,有多少人清楚说出我们的四大刺绣都是什么,汉服有哪些制式;在“马面裙事件”之前,又有多少人听说过马面裙这个东西?

想起前段时间一个新闻里,几个年轻人穿汉服拍照,却被工作人员驱赶,称“不要把日本的装扮带到这里”,可这明明是我们自己的装扮。

当自己不再认识、认同自己的传统文化时,谁又能帮助你捍卫它呢?

@某大牌,你越来越不要脸了

在《全球通史》第7次再版时,作者在第一章写下:


“对于中国人、埃及人和希腊人的早期历史,我们比他们自己知道得还多。”

这对于我们,是一种悲哀。

那些你不在意的,总会被人拿走,慢慢就变得不再是你的了。

我们曾经经历过那些惨痛教训,因此更应该了解自己的文化,并在自己的文化面对侵害时勇敢给出自己的态度。

@某大牌,你越来越不要脸了

而不是默不作声,任由对方诋毁打压,再回过头来反思自己。

这不是极端民族主义,这才是真正的民族自信。

至于那些“至于吗?小题大做”“你怎么能证明文化挪用?只是凑巧罢了。”“多在自己身上找原因”“还是自己太自卑了,所以看什么都敏感”……

这种只会让你反思的非蠢即坏的声音,想借用鲁迅先生的一段话来回复:

“愿中国青年都摆脱冷气,只是向上走。

不必听自暴自弃者流的话。能做事的做事,能发声的发声,有一分热,发一分光。就令萤火一般,也可以在黑暗里发一点光,不必等待炬火。”

@某大牌,你越来越不要脸了


@某大牌,你越来越不要脸了

5 / Oct / 2023


@某大牌,你越来越不要脸了

监制:视觉志

编辑:小   乔

微博:视觉志

点击阅读原文可以来微博找小视玩呀~

本内容由作者或发布人投稿发表,只做展示阅览使用。发布者:欣文网,转转请注明出处:https://www.xinenw.com/28249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欣文网欣文网管理员
上一篇 2023年 10月 5日 下午8:41
下一篇 2023年 10月 5日 下午8:42

相关推荐

  • 大厂在裁员,这些互联网小厂却在闷声赚钱

    6月炎夏,蒸烤着打工人的身心,外面是40度的高温,很多公司里面,却涌动着寒流。 上个月,阿里巴巴传出裁员,大厂程序员们还没来得及反应,先吓坏了杭州二手房的业主和中介;没过几天,马化腾的一条朋友圈又刷了屏,“收紧队形”四个字,被解读成腾讯要裁员的信号。 这两条消息后来都被辟了谣,阿里说,“我们还在继续大规模招聘”,腾讯说,“这是对外部公司说的,不是对腾讯”。 …

    2023年 7月 1日
    10400
  • 午餐膨胀,打工人吃不起一顿好饭

    大家周末好,这是每日新语的第八期,本期我们要讲的是午餐膨胀。(往期传送门:精神离职、乙学、孔乙己的长衫、恩格尔系数拉满、穷饱族、断崖式衰老、拿铁效应)   近两年,信奉“麦门”的上班族发现,最便宜的11.9元的汉堡套餐,悄悄地涨到了13.9元;楼下经常吃的安徽板面,从几年前的七八元,涨到了二十多元;轻食、减肥餐更是动辄50块起步;就连作为高性价比午餐代表的麻…

    2023年 7月 16日
    12100
  • 尴尬的“空窗期”,困住打工人

    半年是个坎,努力迈过去。 文 | 酸酸 向园 布鲁斯 星星 编辑 | 布鲁斯 来源 | 定焦(ID:dingjiaoone) 最近,因为简历有“空窗期”求职被拒的话题引发热议,无奈的打工人甚至喊话HR,“我们是有空窗期,不是有案底”。 同样是在简历上出现一段职业的空白期,但空窗期这个词,听起来就不如去年流行的Gap Year(间隔年)来得潇洒。 如果说Gap…

    2023年 7月 30日
    16100
  • 谁能想到,电动轮椅成了年轻人的出门神器…

    最近不是电动车新规开始实行了嘛,直接一刀切把电机都给禁了。 *图源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业和信息化部 那些靠骑车上班的人一下子犯了难:你总不能让我走路去上班吧…… 然而,没有什么能打倒我们最强打工人! 正所谓上有政策,下有对策。 但是这诡异的画风也着实让狐妹陷入了沉思,如图自行体会。 *图源@红星新闻 好家伙,这群年轻人属实是把电动轮椅给玩…

    2023年 7月 10日
    17300
  • 狐讯 | iPad 非官方屏不再支持手写笔;微信已把帐号改为账号

    AMD 计划印度建厂 据路透社报道,AMD 在年度半导体会议上宣布,未来五年将在印度投资约 4 亿美元,并将在班加罗尔科技中心建立其最大的设计中心。 据悉,AMD 的新园区占地 55555 平方英尺,使其在印度的办事处数量增加至 10 个,目前在印度已拥有超过 6500 名员工。 值得一提的是,印度于 2021 年推出了针对芯片行业的 100 亿美元激励计划…

    2023年 7月 29日
    14700

发表回复

登录后才能评论
欣文网全新升级中,拥抱WP,开启新次元,尽请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