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知不觉啊,我们都熟悉的小米公司,已经走过了十四个年头。
「雷军年度演讲」也来到了第五次。
不过在机哥看来,这次的小米科技春晚有点特别。
它保留了咱们都很熟悉的味道,但同时又端上了更多新技术和新惊喜。
熟悉的地方就在于——
机友们都比较关注的手机,大小折双“机皇”—— 小米MIX Fold 4、小米MIX Flip,以及全面进化的Redmi K70至尊版。
它们的硬件堆料还是很足,性价比还是很高。
那不一样的地方又在哪呢?
有机友可能也发现了,小米这一次科技春晚所发布的各款产品上,搭载了多新技术。
在直播弹幕中也能看到,观众们除了讨论常规的硬件配置。
更多的,也把注意力放在了小米手机、小米汽车和小米工厂的自研技术和硬核科技上。
这次的新机,塞下了更多新技术
机哥还记得去年的「雷军年度演讲」上,雷军就重点聊到过小米的高端探索之路。
本来我都觉得,小米去年才开始探索高端和技术创新,是不是有点晚了?
但搜了一下相关信息才知道。
原来小米在更早之前,就把“新十年目标”定好了——
而看完前几天的「雷军年度演讲」之后。
估计很多机友都能感受到,小米在软硬件层面,都端上了不少狠活。
就拿新鲜发布的大折叠屏——小米MIX Fold 4来说吧。
这机子的定位很明确啊:
最轻薄、最全能的大折叠屏
在很长一段时间里,轻薄和全能是很难在折叠屏上共存的。
所以这几年来,手机厂商都在探索各种创新方案,给折叠屏“挖”出更多空间来堆料。
而小米MIX Fold 4,机哥已经拿到手玩了几天。
但我依旧忘不了,刚拿上手时的那种感觉——手感真**爽啊...
机哥平时是把小米14 Ultra当主力机的,但我一拿起MIX Fold 4,那重量和厚度的反差立马就上来了。
展开后更离谱,厚度直接贴着Type-C口了。
实测下来,展开和折叠情况下的厚度,分别是4.59mm和9.47mm,重量也只有232g。
可以说是相当夸张。
而且这次边框改回了弧边,实际握持起来,手感是真的比很多直板机要好。
嘶...那机哥就更好奇了。
这折叠屏内部空间就这么点,在配置要全能不阉割的情况下,是怎么做到这么轻薄的?
于是我又回看了一遍发布会、查了更多资料。
总结下来,大概是这三板斧。
首先是龙骨转轴2.0,这回用了大量的超强钢材料,然后又优化了结构,把零件数量减下来了。
另外呢,机身内外部的材料也很影响重量。
你看手机厂商经常在超大杯上,单独做个素皮版本,就知道是啥情况了。
就是因为素皮比玻璃、陶瓷都轻。
但折叠屏用素皮后盖的话。
机哥不知道咋形容,反正这组合很奇怪...
好在小米也没有在后盖上强行上素皮。
它的思路是给电池仓、屏幕衬板这些地方减重,用上了碳纤维材料。
说通俗点,就是到处找位置,“扣”空间和重量。
折叠屏内部空间就那么大,转轴优化一下结构,能腾一点空间。
然后机身架构换成碳纤维,又能减一点重。
最后这机子还真把厚度和重量,做到了跟直板旗舰差不多。
除了轻薄,它的日常体验和续航也很不错。
使用内屏播放一个小时1080P视频、刷一个小时微博、玩一个小时王者。
最终还有63%的电量。
这样的成绩,一方面是离不开,小米给它塞下的八颗自研芯片。
包括4颗小米澎湃T1信号增强芯片、2颗小米澎湃G1电池管理芯片,1颗小米澎湃P2快充芯片、1颗小米R1均流芯片。
芯片之间相互协同,减少功耗和拉高快充功率。
而另一方面,也是更加关键的——电池变大了。
机哥本来就没抱啥期待,毕竟你机子做薄了,电池还哪能随意发挥。
但浓眉大眼的小米,还是整了个异形叠片电池,强行多增加了260mAh容量。
这个也很好理解,折叠屏内部空间肯定是不规则的,可能这里空间大一点,那里空间又少一点。
而异形叠片电池的设计思路,就有点“自适应”内味儿了,照着内部空间的空缺,去设计电池形状就完事儿。
不过同一套手法,就不能完全照搬在小折叠屏身上了。
毕竟小折叠手机的体验痛点,和大折叠完全不一样。
比如,如今大多数小折叠屏的外屏,都没啥信息交互和功能互动可言。
大多数情况下,还是得展开内屏使用。
那小米就整一个4.01英寸的大外屏,规格和内屏对齐。
外屏也针对做了深度适配,有超过两百个高频App可以直接使用。
相比于其他小折叠屏。
机哥这几天打开内屏使用的频率,还真的变少了。
而小折叠屏第二个痛点,就是性能了。
机哥玩过不少小折叠机子。
它们在玩游戏的时候,都很容易掉帧卡顿。
但这回小米不仅给它安排了骁龙8 Gen 3,还顺便堆了散热。
玩起王者吃鸡来,根本就不带怂的,帧率一条直线拉满。
作为消费者,谁都不愿意买个性能和续航有明显妥协的折叠屏对吧。
也不得不说,发得晚确实有后发优势,该给到的配置都给了。
本内容观点仅代表发布作者本人观点立场,欣文网平台只做信息内容展示和存储。发布作者:全网转载,转转请注明出处:https://www.xinenw.com/299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