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精彩频道
  2. 百说

杭州别墅惊现「多人」事件:放纵成瘾,撕开了多少成年人最后的遮羞布

如果要问:

有什么新的娱乐方式,

能让年轻人暂时放下手机,与人交流?

“剧本杀”必定榜上有名。

作为一种能够进行角色代入,并具有推理性质的聚会游戏,如今在年轻人当中非常火爆。

但随着市场的发展,仿佛慢慢变了味。

大家好,我是拂苏。

在杭州西溪湿地一栋别墅内,举行了一场特殊的“圣诞”主题剧本杀活动。

这场活动聚集了20多位具有“特殊癖好”的人员,上演了一场惊心动魄的“同性SM捆绑”剧本杀。

负责整体策划的是三名上海男子,分别是29岁的吴某某、41岁的李某甲、52岁的唐某某。

虽然年龄跨度如此之大,但是一点也没妨碍他们的默契配合。

在剧本杀活动中,吴某某提供SMq趣道具、布置场地、现场讲解活动规则、主持活动、给受虐者捆绑、授意专门摄影师现场拍照等。

而李某甲、唐某某则根据吴某某授意,

活动前负责召集部分参与者,活动中负责为受虐者捆绑。

活动场面也十分激烈:

有人站着,有人躺着,还有人被绑着....现场各种SM道具遍地都是。

让人大呼震惊。

然而,更震惊的还在后面。

这三名上海男子,不止一次组织同性SM剧本杀活动。

江浙沪一带别墅、酒店、村里……都成了他们聚众上演剧本杀的场所。

如果不是被抓,足迹踏遍大江南北,相信也指日可待。

最终,检察y对组织“同性SM剧本杀”的三人提起了g诉。

以“聚众y乱"罪,追究了三人的刑事责任。

判处唐某某有期徒刑八个月,李某甲、吴某某有期徒刑七个月。

这三名上海男子,终究为自己的特殊癖好,付出了惨痛的代价。

事情曝光之后,在网上引起了很大的争议。

有的网友表示大为震撼,

还有网友调侃他们“真会玩”。

然而,随着舆论的发酵,越来越多的网友开始把矛头直接指向了三人“淫乱”的载体——剧本杀:

“这玩意早晚会变成凶器。”

这样的怀疑,看似莫名其妙,其实有迹可循。

剧本杀成为约p载体,是真实存在的现状。

而且并非个例。

这一切,还要从剧本杀的“社交属性”开始说起。

交友、脱单、释放天性……

这是当代年轻人最真实欲望的表达。

而这一切都必须建立在社交的基础上。

剧本杀作为一种需要多人协作的游戏,可以帮助那些孤独的年轻人,在从拼场的陌生人中,找到朋友、恋人甚至是p友。

据一位剧本杀资深玩家所说,

有些人玩剧本杀,目的就是为了撩妹。

在剧本杀开始之前,有些男生会直截了当地询问主持人,

“妹子好看吗?不好看我可不玩。”

正是基于这样的目的,剧本杀俨然成了一个大型相亲现场。

遇到看对眼的,就会卖力表演。

智力、体力,表达能力……轮番上阵,争取留下一个好印象。

还能以“下次约着一起玩”为由,顺利拿到对方的联系方式。

摆脱了传统相亲“无话可说”、“无事可做”的尴尬模式。

除了两个陌生人之间的有效连接,剧本杀还是打破暧昧期的最佳方式。

“想了解一个人?带他去玩剧本杀。”

作为一项社交游戏,剧本杀也像一面镜子,折射出不同人的性格。

在剧本杀中,会涉及到一个人的表达能力、推理能力等,从中能够大致判断出来一个人的性格。

这时候再来看彼此之间适合恋爱、交友,相信会更加准确。

所以说,剧本杀的社交属性,很大程度上满足了年轻人“交友脱单”的需求。

但凡事有利就有弊。

这种毫无规则管制的交友方式,就容易发生混乱。

而市场的不断扩大,更加放大了这一点。

2016年,中国首档明星推理节目《明星大侦探》横空出世。

何炅、撒贝宁等人气明星带队,加上超高的制作水准和精密的剧本故事,第一季就取得了豆瓣评分9.3的成就。

仅用一年时间就培养了大批剧本杀粉丝。

至此,剧本杀作为一种新型的交友方式,受到了越来越多年轻人的欢迎。

据统计,2019年一年,剧本杀的线下门店便从年初的2400家增加到了年底的12000家。

2020年疫情后,“剧本杀”迎来暴发。

目前已有超过6500家企业名称或经营范围包含“剧本杀、桌游”等字眼。

随着市场扩大,用户基数变多之后,剧本杀从一个偏向“推理”的小众游戏一跃成为“社交”为主的大众游戏。

冲着“社交属性”去玩的玩家越来越多,就导致了“社交属性”产生的价值被大大提高。

为了迎合市场的需求,随后一些强调互动、搞暧昧甚至擦b球的“情感本”、“情s本”就越来越多了。

一些商家会在游戏环节,设置b力、l异、s情擦b球等元素。

而有的商家的剧本直接“涉h涉b”。

以现在最流行的剧本——“情感本”为例,一位参与“仙侠情感本”的网友讲述了他的真实经历。

他被一个入戏太深,无法自拔的女生强吻了……

虽然其中不乏戏谑的成分,但显然剧本的一些情节,催生了亲密互动的发生。

更令人震惊的是,一些剧本杀商家还推出了“陪玩”服务。

一个17岁的高中生,就为了玩一些“擦b本”,把父母准备给他出国留学的30万元,挥霍一空。

仅在一家店里,这个高中生前前后后就花了数万元。

加店里“女p”微信要500元;

“女p”陪玩每小时100元,晚上每小时160元;

在陪玩过程还要打赏“女p”888元、8888元;

晚上与“女p”一起KTV娱乐费用更贵....

许多商家还会效仿酒吧夜店的营销套路:

找一些漂亮的女孩“走穴”,当剧本杀的“托”。

有美女就有了流量。

这些美女每天穿梭在不同的剧本杀店,按照营业额拿返点,也是赚的心满意足。

就这样,很多时候剧本杀成为了名副其实的“h本杀”。

颇为讽刺的是,通过这样的方式,确实“救活”了不少商家。

玩家们沉溺于这种刺激的享受中,而商家依仗着这种方式,赚的盆满钵满。

看似一举两得的背后,实际上是对剧本杀“原有价值”的消耗。

线下各类约p事件频发,

再加上各种剧本杀沉迷上瘾事件的负面影响,

现在的剧本杀被定义成一个“人人喊打”的游戏。

但实际上,剧本杀本身应该是好评大于差评的。

“剧本杀编剧”热点词云图

它创造了一种新型社交方式。

对长期生活在互联网时代的年轻人来说,是一种摆脱孤独感,寻找满足感的全新体验。

这些人有的是为了杀时间,有的为了消弭城市生活的压抑,有的想跳出重复无数遍的日子,体验另一种速生速死的人生。

除了满足放松身心的娱乐需求,剧本杀也能提升人的综合能力。

玩家同处一室,通过语言、表情、谈吐、肢体动作等表演,以“故事”的呈现方式来玩“游戏”。

在打造的虚拟情境中,玩家们不仅可以锻炼逻辑思维、社交能力、反应能力,还能学习到化学知识、物理知识、历史、医学常识等等……

所以,好的剧本杀所带来的正面价值,是难以想象的。

但现在,出于市场的选择,导致“s情本泛滥”,剧本杀也慢慢“变质”,就陷入了一种破圈迷境中。

迎合玩家的低级需求,市场就难以获得健康有序的发展。

当劣币逐良币,必然加剧不良竞争,陷入恶性循环:

玩家们贪图低级趣味,享受感官上的刺激和欢愉,沉迷上瘾,精神萎靡。

商家陷入不健康的成长状态,营销手段越来越低下,口碑一落千丈。

……

一旦任由混论蔓延,不仅剧本杀会承受更多偏见,可能还会慢慢消失在我们的视线中。

遗憾的是,现在的剧本杀行业,还缺乏切实有效的管制。

目前,我们只能寄希望于玩家们自我意识的觉醒。

因为他们的选择,才是决定市场方向的关键。

当玩家们更注重精神探索,越来越多的高质量的优秀剧本会被选择。

那么商家为了迎合市场需求,必定要深耕内容。

<div style="margin: 20px 0px; padding: 0px; line-height: 1.8; color: rgb(29, 29, 29); font-family: PingFangSC-Regular, "Microsoft YaHei", Arial, "\\5B8B体", "Arial Narrow"; text-align: justify; white-space: normal; background-color: r

本站只提供内容展现不表达任何观点,本文内容由作者投稿发表,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作者:人类调研所,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xinenw.com/314

o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