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青年网日照7月28日电(通讯员 邱筱涵 )树立和践行大食物观,构建多元化食物供给体系,对于加快建设农业强国具有重要意义。中国是一个有着14亿多人口的大国,解决好吃饭问题、保障粮食安全,要树立大食物观,既向陆地要食物,也向海洋要食物,耕海牧渔,建设海上牧场、“蓝色粮仓”。2024年7月28日,曲阜师范大学地理与旅游学院“耕海牧渔”实践队深入山东省威海市桑沟湾海洋牧场,开展实地调研考察。
明确理论概念,理解内涵精髓
实践伊始,实践队员深入了解海洋膳食的要义。习近平总书记考察位于广东湛江市东海岛的国家863计划项目海水养殖种子工程南方基地时指出,中国是一个有着14亿多人口的大国,解决好吃饭问题、保障粮食安全,要树立大食物观,既向陆地要食物,也向海洋要食物,耕海牧渔,建设海上牧场、“蓝色粮仓”。种业是现代农业、渔业发展的基础,要把这项工作做精做好。要大力发展深海养殖装备和智慧渔业,推动海洋渔业向信息化、智能化、现代化转型升级。 海洋是高质量发展战略要地,海洋经济发展前景广阔。近年来,我国加快建设“蓝色粮仓”,大力发展现代海洋牧场。这不仅有利于推动传统渔业向现代渔业转型升级,更对提高我国粮食安全保障能力和居民健康饮食水平具有重要意义。
图为实践队员在桑沟湾海鲜牧场了解蓝色膳食。中国青年网通讯员 周钰晴 供图
深海探宝寻珍稀,耕海牧渔促发展
实践队深入人民群众,踏入沿海海鲜市场,开启了对“海洋膳食”全方面调查。走进海边的海鲜市场,看到鱼类、虾类、贝类等海鲜琳琅满目,摊主将海虹、扇贝、牡蛎按照个头、货源堆成一座座小山。海鲜在居民饮食消费中凭借相对低廉的价格、鲜美的口感以及较近的区位获得了绝佳优势,展现出居民饮食结构中特有的“蓝色食品”下蕴含的是新时代大食物观的魅力,餐桌上各式各样的水产品不仅丰富了饮食品类,提升居民的生活水平与生活品质,更成为除传统牛羊肉奶蛋外的第二种蛋白质来源,为居民均衡健康饮食保驾护航。实践队员了解到:沿海的海鲜需费量较大,海鲜市场、海鲜餐馆在当地随处可见。同时,沿海居民对“蓝色食物”的消费及食用处于较高的水准,对于“蓝色食物”的接受程度也普遍偏高,蓝色食物占其饮食结构相当大的一部分。实践队员在走访中认识到,随着人们对健康饮食和低碳生活的关注度不断提升,社会对蓝色水产食物的态度也在悄然发生着变化,人们更加愿意尝试“蓝色食物”,“蓝色食物”的发展前景值得期待。
图为实践队员在海鲜市场了解蓝色膳食。中国青年网通讯员 周钰晴 供图
思过改错促发展,总结经验助提升
通过学习、走访等实践活动,实践队员初步了解了“蓝色食品”在沿海人民心目中的重要地位和“蓝色食品”消费概况。“蓝色食物”如深海鱼类、贝类和海藻等,由于其独特的饮食营养价值备受关注。这些食物富含优质蛋白质、多不饱和脂肪酸和丰富的微量元素,有助于增强免疫力、维持心血管健康、促进大脑发育和改善皮肤质地,能够实现更全面的营养均衡。同时,由于“蓝色动物”的养殖过程中产生的甲烷和二氧化碳排放较少,且养殖过程中对土地的占用也相对较少,减少了森林砍伐和土地开垦对大气的碳排放。蓝色水产食物的碳排放量相对较低。由此,“蓝色食物”的地位也显得愈发重要。
图为实践队员在海洋牧场了解打捞情况。中国青年网通讯员 周钰晴 供图
随着全球人口的增长和消费者对健康膳食的关注日益提高,海洋膳食在未来具有显著的发展潜力。为了满足日益增长的海洋食品需求,水产养殖技术将继续向高效、环保方向发展。可持续捕捞技术将减少对非目标物种的误捕,降低对海洋生态系统的破坏;加工和保存技术可以更好地保留海洋食品中的营养成分,同时延长保质期,便于远距离运输和销售。同时,社会对环境保护的呼吁也将促使蓝色水产食物产业朝着更绿色、可持续的方向发展,加强生态保护,促进海洋资源的可持续利用,维护海洋生态平衡。海洋膳食的进一步开发为保障人民高质量饮食提供了更丰富的选择。“蓝色粮仓”的充实,将有助于满足人民对鲜活水产、优质营养的需求,提高食品供应质量和多样性。海洋膳食的开发不仅有利于农业结构的优化,也能够为保障食品安全和改善民生福祉的发展增添新的动力,是发展海洋强国的发展新路。
图为“耕海牧渔”实践队合照。中国青年网通讯员 周钰晴 供图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欣文网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xinenw.com/364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