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国产单机游戏《黑神话:悟空》发售的消息引起了很多网友的热切关注,一上线就登上热搜第一,讨论量很快就破百万。
“用世界品质,讲中国故事”“预售破 4 亿”“发售当天在线人数破百万”这些词条足以说明这款以中国神话为背景的游戏的火爆程度。
新华社对这一广受关注的游戏的报道。图源:http://www.news.cn/20240820/d47b89110fdc448996890ba75032afc3/c.html
喜欢玩游戏似乎是我们人类的天性,从小时候开始,无论是男孩还是女孩,听到玩游戏都会兴奋得手舞足蹈。对于大部分人来说,游戏是在繁忙的学习和工作之余的一种娱乐放松活动,但也不乏一些游戏爱好者喜欢在游戏中受尽“八十一难”,他们热衷于挑战高难度的游戏和关卡,即使在一款游戏中死亡次数高达几千次,仍然乐此不疲地继续游玩。
但是唐僧师徒历经八十一难是为了取经,而玩家们喜欢在游戏中“受虐”又是为何呢?
今天,我们就从心理学的角度,探究一下我们人类为什么这么爱玩游戏。游戏到底有什么吸引我们的地方,能够让有些玩家享受被游戏关卡百般折磨?
我们从小就喜欢玩游戏,在幼儿园的早期学习中,老师大多会采用游戏式教学来帮助孩子学习更多的知识和技能。实际上,游戏在儿童发展中的重要性可以追溯到人类的演化历史。
进化心理学认为,游戏行为并非仅仅为了娱乐,而是在人类进化过程中逐步发展起来的一种适应性行为,有助于提高个体在复杂环境中的生存和繁衍能力。
“适应性练习假说”(Adaptive Practice Hypothesis)认为,游戏是一种为未来的实际生存挑战做准备的练习方式。儿童通过游戏模拟成年生活中的各种情境,如社交互动和冲突解决,从而发展出应对这些挑战的技能(或许还可以满足狩猎的本能)。
然而,成年人对游戏的爱好则有更复杂的心理需求,根据心理学家的研究,大致可以分为以下几种:
在现实生活中我们往往面对着很多难以避免的压力,可能会导致出现焦虑或抑郁等症状表现。游戏作为一种娱乐方式,能够提供简单而纯粹的乐趣,不仅有助于放松身心,还能帮助我们在忙碌的生活中寻找平衡,避免因过度劳累而导致的生活和职业倦怠。
对于成年人来说,游戏的社交功能也是一个重要的吸引力。正因如此,现在很多单机游戏也会配备联机的功能(当然也有部分单机游戏论坛方便玩家交流),玩家可以通过组队、聊天、共同完成任务等方式,与朋友或陌生人建立联系,从而满足他们对社会联系和归属感的需求。研究发现,这些虚拟社交关系可以提供支持、陪伴,甚至在某些情况下能够缓解孤独感,增强心理健康。
游戏往往会为玩家设计各种任务、挑战和成就系统,当人们在游戏中获得成功的积极体验,如完成任务、解锁成就或提升等级,可以增强玩家的自我效能感,让他们感到自己在某个领域是有能力的,这有利于提升我们的心理资本,让我们在面对困难的时候变得更有韧性。
尽管游戏满足了我们很多的心理需求,然而奇怪的是,在很多人看来,游戏当中的困难和挑战只会让人血压飙升,而不是感到轻松愉悦,为什么还是有这么多人喜欢那些难到折磨人的游戏呢?
这其实可以用心理学中的心流理论(Flow Theory)来解释,心流是一种深度沉浸和专注的状态,个体完全沉浸在某项活动中,当任务的挑战难度符合个人的技能水平时,心流状态便会出现。
在电子游戏中,往往设计了逐渐递增的难度等级、攻克关卡的引导提示和即时反馈的系统,正是因为这些巧妙的设计,所以,尽管玩家一开始会遭遇很多挫折,但这也同样教会了玩家发展出习得性乐观(Learned Optimism),即相信通过自己的努力和坚持,成功是可能的。
当玩家通过游戏机制的历练,其技能水平也会逐渐成长,直到与游戏关卡的难度相匹配时,玩家就很容易进入心流状态,产生一种极度愉悦的感觉,从而使得挑战本身成为享受的重要组成部分,因为克服障碍带来了更高的成就感。
除此以外,游戏中的美学和文化元素同样扮演了重要的角色,增强了玩家的沉浸感和情感体验。游戏的这些元素不仅是装饰,更是影响玩家心理状态的关键因素。
不少的优秀游戏都会有精美的音乐设计,甚至会整合成游戏音乐集进行售卖。音乐在游戏中的作用类似于电影中的配乐,它不仅增强了氛围,还可以直接影响玩家的情绪和专注度。研究发现,符合当下游戏情境的背景音乐和音效,能够提高玩家的情绪唤起和沉浸感,使他们更容易进入心流状态。
视觉设计和美工也是影响玩家体验的重要因素,精致的画面和独特的艺术风格能够增强游戏的吸引力,并为玩家提供视觉上的愉悦感,让玩家更容易产生沉浸感。例如《黑神话:悟空》这个作品的视觉设计,就成了玩家关注的一个重要原因。
府城玉皇庙二十八星宿殿内的亢金龙彩塑。《黑神话:悟空》的视觉设计借鉴了很多古迹古建。新华社记者 解园 摄
游戏中的文化背景同样具有吸引力,玩家能够通过游戏体验到不同的文化元素,这不仅满足了玩家的好奇心,还能够增强游戏的叙事性和世界观的深度。《黑神话:悟空》之所以能在全球范围内引起关注,与这一因素也是密不可分的。
总而言之,在很多时候游戏并非只是一项娱乐。它同时也可能满足我们深层次的一些心理需求。优秀的游戏作品更是一种极具影响力的文化传播媒介。
需要注意的是,正如游戏制作人冯骥为玩家提的建议一样,游戏更多的是生活乐趣的一部分,而不是全部,再好玩的游戏也应该在不影响正常的学习和工作的前提下,适度游戏,注意休息,避免让游戏过度占用自己其他的生活时间。
[1] Smith, P. K. (1982). Does play matter? Functional and evolutionary aspects of animal and human play. Behavioral and brain sciences, 5(1), 139-155.
[2] Czikszentmihalyi, M. (1990). Flow: The psychology of optimal experience (pp. 75-77). New York: Harper & Row.
[3] Williams, D. A. H. (2021). Psychophysiological approaches to sound and music in games.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CUP).
[4] Wiebe, E. N., Lamb, A., Hardy, M., & Sharek, D. (2014). Measuring engagement in video game-based environments: Investigation of the User Engagement Scale. Computers in Human Behavior, 32, 123-132.
[5] Yee, N. (2006). The demographics, motivations, and derived experiences of users of massively multi-user online graphical environments. Presence: Teleoperators and virtual environments, 15(3), 309-329.
作者丨陈宇峰 发展与教育心理学硕士
审核丨杨小洋 四川师范大学心理学院副教授
策划丨丁崝
责编丨丁崝
审校丨徐来、林林
本内容观点仅代表发布作者本人观点立场,欣文网平台只做信息内容展示和存储。发布作者:全网转载,转转请注明出处:https://www.xinenw.com/370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