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这辈子用掉的电,恐怕只够这些人发几张照片

你这辈子用掉的电,恐怕只够这些人发几张照片

我们已经离不开网络了,很多时候,只有在断网时我们才能意识到网络的存在。但在我们的注视之外,整个庞大网络消耗的电力,可能会远远超出你的想象。

‍‍

2015 年,阿瑟·霍兰·米歇尔(Arthur Holland Michel)在坐火车时随手录了一段 15 秒的视频。视频没有什么有意思的地方,只是车窗外的光影不断向后退去而已。文件大小不到 1MB,他随手把视频传到网上。


直到 9 年后的一天,他才猛然发现,这个没什么意义的视频一直默默保存在网络上。他已经不记得当时他为什么这么做了,但在某个数据中心的服务器里,这个视频在持续地消耗着电能。


数据能耗快速增长


2023 年,一篇论文给出了计算存储数据能耗的算法,其中一条核心的参数,是每 GB 文件,在服务器中每存储 24 小时,就会消耗 0.18kWh 的电力。霍兰·米歇尔借此计算了 2015 年那个视频的碳排放。他发现从 2015 年到 2024 年的 9 年间,这个小视频产生了 100 克的碳排放。


乍一看这不算什么,但实际上,他去年就向网上上传了 960 个视频,并且,因为手机画质的提升,每个视频的体积都比 2015 年那个视频更大,就会消耗更多能源。更麻烦的是,这些视频有可能被保存在了多个平台上。


他永远也无法确定,这份数据在整个互联网上被备份了多少遍。每次上传视频,就像在没有人关注的角落打开了一盏灯泡,除非删除数据,否则它就会不断消耗电力,排放温室气体,让地球气候更加糟糕。


你这辈子用掉的电,恐怕只够这些人发几张照片

图片来源:Pixabay


数据的传输同样会消耗大量的能源。社交平台 Instagram 上粉丝量最多的个人账户属于足球巨星 C 罗,在 2020 年时他的粉丝量大约为 1.9 亿。


Instagram 为了将 C 罗发布的照片传给他的粉丝,需要让全球的网络设施都运作起来,根据英国东伦敦大学的拉比·巴什鲁什(Rabih Bashroush)博士的计算,C 罗发布的每张照片都会消耗 24000kWh 电能。2024 年,中国人均生活用电量接近 1000kWh,24000kWh 的电够一个人用 24 年,够一个三口之家用 8 年,节省一些,10 年恐怕也不是问题。


人工智能正在消耗巨量的能源,按照过往的增长速度,人类的能源供应,很快就无法满足人工智能的需求。但在人工智能之外,人类本身在网络上耗费的能源,也不容小觑。


在地球上,我们每天都会产生 5 亿条推文、2940 亿封电子邮件、400 万 GB 的 Facebook 数据、650 亿条 WhatsApp 消息和 72 万个小时的 YouTube 新视频。全世界在 2018 年创建、捕获、复制和消耗的数据总量为 33 泽字节(ZB),相当于 33 万亿 GB。2020 年,这一数字增长到 59ZB,预计到 2025 年将达到令人难以想象的 175ZB。


根据国际能源署(IEA)的数据,当前数据中心和网络设施消耗的电力,分别已经达到了全球能耗的 1%~1.5%。就像水果不是从货架上长出来的一样,网络也不是凭空产生的,它时时刻刻消耗着电力,总量可能超出你的想象。


而我们才刚刚进入网络时代,就算是创建互联网的那一批“上古大神”,不少今天仍然在世。时间会带来更多问题,其中之一就是,当我们这些今天的互联网用户死去之后,我们留下的数据仍会持续消耗未来的能源。


例如,2019 年一篇《大数据与社会学》(Big Data & Society)上的论文就指出,到本世纪 60 年代,Facebook 上的死亡用户可能会比活着的用户更多。已死亡的用户不再会产生新的数据,但是他们生前留下的数据,仍会在未来持续消耗着能源。


无处不在的碳排放


消耗电力,就意味着排放二氧化碳。那篇计算数据存储能耗的论文,同样指出,在数据行业,每消耗 1kWh 的电能,就对应着 0.23kg 的二氧化碳排放。一旦明白这一点,你就能明白数据的碳排放有多可怕。


保护环境,人人有责。当然,我们每个人都清楚,环保的道德压力更多会落在企业、政府和有钱人的肩上,但还是会有很多善良的读者在努力养成节约的习惯。例如少用一次性筷子,节约打印纸张。一双一次性筷子的二氧化碳排放量大约是 20 克左右。但如果你在朋友圈/抖音发布了一个 500MB 的视频,那服务器仅仅是存储这个视频,每天消耗的电能,大约就对应着 20 克的二氧化碳排放。并且,它每天都会造成这么多的排放。


你这辈子用掉的电,恐怕只够这些人发几张照片

图片来源:Pixabay


和人工智能一样,数据的存储和传输,乃至生活中无处不见的“云”概念,从能耗上来看,都是不折不扣的重工业。那为了保护地球环境,减缓全球变暖,我们是不是现在就要改变自己的数据习惯,删除网上不必要的数据?


大可不必。其实,数据会产生多少碳排放,和大部分用户的关系并不大。如果没有数据行业的系统性变革,依靠个人的使用习惯来降低数据的碳排放,简直就像是用铲子和水桶来阻止洪水一样低效。这个问题,需要行业自身来解决。


影响数据存储碳排放的一个重要因素,是数据中心的位置。例如,谷歌在美国俄亥俄州和俄勒冈州都有数据中心,但前者的碳排放是后者的 5 倍。这主要是因为,不同地区的电网,新能源装机占比不同,单位碳排放就会产生区别。例如在加拿大蒙特利尔,每 kWh 电力只对应 2 克二氧化碳,但是在波兰华沙,每 kWh 电力就对应着 723 克二氧化碳。根据生态环境部、国家统计局的数据,在我们国家,每 kWh 电力平均对应 556.8 克二氧化碳。


国内的新能源行业早就卷成了一片血海,但同时,它们也在从根本上降低每个人的碳排放。根据国家能源局的数据,截至 2024 年 6 月底,我国风电光伏发电合计装机(11.8 亿千瓦)已超过煤电装机(11.7 亿千瓦)。所以,在可预见的将来,虽然可以肯定我们会向网络上上传更多的数据,能耗会增加,但是碳排放会减少。


当然,行业自身能从很大程度上解决这个问题,但改变我们的习惯,或许也能做出一些帮助。


你这辈子用掉的电,恐怕只够这些人发几张照片
图库版权图片,转载使用可能引发版权纠纷

今天越来越多电子产品都在标榜自己的“智能”,但是很多智能设备产生的数据很可能是完全没用的。比如智能水杯、智能冰箱、智能狗绳,他们产生大部分数据都是没用的。


IBM 称,这些“智能”设备产生的 90%数据都是暗数据,根本不会被用户使用。但它们会持续消耗电能。这些无用的“智能”,往往是厂商刻意营造的卖点。只要认清自己的需求,就能少在这些无谓的功能少浪费钱,并且降低全社会的碳排放。


我们或许不需要把一切的东西都变成数据。下次坐火车时,你没有必要像9年前的霍兰·米歇尔用手机去记录。日常生活中的美景,很多时候,用眼睛欣赏,就已经足够美好了。


参考文献

[1]https://www.theatlantic.com/technology/archive/2024/07/how-much-data-ai-use/678908/?utm_source=feed

[2]https://defradigital.blog.gov.uk/2020/01/10/new-year-new-start-the-changes-that-im-pledging-to-my-digital-footprint/

[3]https://www.iea.org/energy-system/buildings/data-centres-and-data-transmission-networks

[4]https://www.tandfonline.com/doi/full/10.1080/14778238.2023.2192580#d1e190

[5]https://time.com/7005363/internet-postmortal-age-data/

[6]http://paper.people.com.cn/rmrbhwb/html/2024-06/24/content_26065195.htm

[7]https://cloud.google.com/sustainability/region-carbon

[8]https://developer.ibm.com/articles/ba-data-becomes-knowledge-3/

[9]http://www.nea.gov.cn/2024-08/02/c_1310783697.htm

[10]https://www.mee.gov.cn/xxgk2018/xxgk/xxgk01/202404/t20240412_1070565.html


策划制作

来源丨环球科学(ID:huanqiukexue)

作者丨王昱

责编丨王梦如

审校丨徐来 林林

你这辈子用掉的电,恐怕只够这些人发几张照片

相关推荐

你这辈子用掉的电,恐怕只够这些人发几张照片

1.大脑老化前10年,手和脚都会发出信号!很多人都忽视了!

2.这种三块钱就能买一斤的菜,被称为“地里长出的肉”!赶紧吃

3.这种水果被誉为“长在树上的冰激凌”,维 C 含量是苹果的近 6 倍!很多人不知道

4.可怕!男子通马桶时双眼被灼伤,几乎失明!这东西很多人家里都有

5.7类能提升幸福感的食物,让你越吃越快乐(不是汉堡炸鸡)

你这辈子用掉的电,恐怕只够这些人发几张照片

点亮“在看”

一起长知识!

你这辈子用掉的电,恐怕只够这些人发几张照片

本内容观点仅代表发布作者本人观点立场,欣文网平台只做信息内容展示和存储。发布作者:全网转载,转转请注明出处:https://www.xinenw.com/40866

(0)
上一篇 2024年9月3日 22:10
下一篇 2024年9月5日 00:16

相关推荐

  • 越来越多的年轻人,靠“拼书”省钱

    几乎每一个爱书人,都可以讲出因为某本书被触动的情景。疯狂买书的背后,有一种想要锚定自己的愿望。 文 | 布丁 编辑 | Yang 运营 | 虎鲸 我在万丈高楼拼书 “忍住,不能再买了!” 又一次参加“多多读书月”,宋玉轩给朋友发去消息。她刚刚下单了200多块的书,结果还是忍不住,以再入手两本《你的夏天还好吗》《失眠症漫记》作为收尾。 在厦门,对于20岁出头,…

    2024年5月7日
    15900
  • 有老哥搞了个社交软件,里面发帖点赞回评论的全是AI。

    试过跟 AI 聊天,但哥们见过一个 AI 给另外一个 AI 一键三连的吗? 最近,世超发现国外上线了一个叫 Butterflies AI 的社交软件,说是人类和 AI 可以共存的平台。 但跟咱们微博的罗伯特还不太一样,活跃在 Butterflies 里发帖、点赞评论的,几乎全是 AI 。 可能有差友会觉得,一堆程序代码在 App 里自娱自乐,这有啥意思? 其…

    2024年6月30日
    9500
  • 给富二代当家教是啥体验?网络爽文照进现实:他们的生活我的梦!

    点击蓝字| 关注我们 文|我是笑笑 大家在生活当中一定听过一句话,那就是“条条大路通罗马”,本来挺励志的话,然而现代人有了新的莉姐,有的人生来就在罗马,有的人生来就是牛马。 听起来的确有点扎心,但现实生活中却是我们普通人真实的写照。 就拿教育这件事情来说,家长都希望孩子在学习上有突出的成绩,家里经济条件好的就可以给孩子提供更加丰富的教育资源,给孩子买学区房,…

    2024年6月19日
    10900
  • “对儿时的我来说,北京城是一座大型游乐园”

    建筑是一座城市的名片,也是一座文明发展变化的标记物。建筑家马岩松在《二十城记》中写到,老北京的城市布局,是一种“山水城市”的结构,体现了中国人在古典城市中对理想山水生活的追求。 而现代化以后,城市变得巨大而扁平,我们需要重新学习与一座城市的相处。马岩松说,“如果我们把城市作为承载梦想和理想生活的模型,那就需要更具理想主义色彩,才有可能让未来城市达到一定的精神…

    2024年8月28日
    6000
  • 我在“中国最美的地方”开民宿

    季节变换之间,民宿负责给游客提供365天如一日的松弛感,而这并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阿勒泰是美好的。 作者/ 简墨 4月26日,位于新疆阿勒泰地区的禾木突然下了一场纷纷扬扬的大雪。一位博主在晒出照片的同时发出温馨提示:“五一来游玩儿的友友们记得带好厚衣服。” 评论区内,有人震惊于禾木4月下雪的“异景”,博主耐心解释道:“阿勒泰的冬天长达半年。” 对不少不熟悉阿…

    2024年5月24日
    9900

发表回复

登录后才能评论

联系我们

400-800-8888

在线咨询: QQ交谈

邮件A:xinenw@qq.com

邮箱B:xinenw@163.com

工作时间:周一至周五,8:30-23:30;周六周日10:30-18:30;节假日休息

关注微信
欣文网内容建设升级中,欢迎您参与意见征集进行评论,只为打造更好的内容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