之前我口嗨,在深圳降温的时候发过一条朋友圈,说年底要找一个男生进入「恋爱mode」。
不知道是不是立的flag显灵,嚯,年底真遇到了。
这个弟弟是唯一一个知道我自媒体账号,且看过我所有约会观察系列文章的观察对象。(其他观察对象有的知道我有写他们,但我没给他们看过)
并且!他还有别的朋友关注了我的这个号。
于是乎,在我跟他说,我要准备写他的时候。
他特意叮嘱了我,个人信息要做模糊处理。
笑死。
来吧,年前最后一期约会观察。
(过年就没有弟弟跟我约会了,且看且珍惜)
“积目遇到姐妹弟弟”
我之前在用的社交软件真给我用腻了。
一天推21个男人给我,通常刷到第3个我就开始yue。(对不起
于是我弃了这个App,找了个时下年轻人很爱用的新平台,积目。
以前一天只需要刷21个男人的我哪里见过这个阵仗,第一天就在积目刷男人刷到食指抽筋。
自从经历(下头)了那个00年的深大弟弟以后,我现在底线变高了,约会对象起码也得是毕业1年起跳。(32岁封顶)
为了方便称呼,先让我给今天的弟弟起个名字。就叫母0(不是,就叫「姐妹弟弟」吧。
「姐妹弟弟」是我用积目的第二天刷出来的。
他先匹配的我,然后我看到了他的资料。
三张照片约等于一张,也看不到脸。
吸引我的是他的自我介绍,
设计师、live、新裤子、艺术展、音乐节。
兴趣爱好和基本身份标签都可,
我预计可以聊个10块钱的?
初来乍到像个老年人哈,
点错了个二百五一样的表情包。
用它开启了我们的话题。
他crush了我各种发色,
我crush了高度重叠的兴趣关键词,
我们属于“click”一下就契合的状态。
约会观察这半年多以来,我有一个很深的体会——
这个人是否能聊,大概10句话就可以判断了。
这个buff让我在日常找约会对象的时候,
有了更精准的雷达。
所以,水到渠成地遇到了「姐妹弟弟」。
我觉得设计师因为职业关系,
涉猎广泛,好奇心重,也比较好聊。
我们最初的聊天内容,
主要是过往的约会对象。
弟弟有那么几个样本,
会跟我分享他的“约会观察心得”。
当我得知,他也时常做着观察时,我真的是DNA都动了。
图 |《摩登家庭》
弟弟会用“段位高低”区分自己与身边朋友。
“好无趣啊他们”
“我经常和他们讲的东西”
“他们都get不到”
“追女生只会舔且直”
我本以为,
他是对自己认可度极高的自信boy。
但后面接触倒是发现,他也有自卑的点。
审视自己的时候,也跟我一样,先看自己的缺点。当然,这是后话。
“五星级的约会体验”
弟弟是很重视仪式和细节的人,
穿什么衣服,喷什么香水,
要不要剪头发,都会提前计划。
时间管理大师的约会,往常都是我在plan,这回被他安排得明明白白。
他在地铁口等我,
两个一身黑的人就像磁铁一样很快找到了彼此。以及,他身上的大吉岭茶很好闻。
我那天早上刚重新染了个蓝色头发,
等红绿灯的时候,隔壁一辆面包车摇下两扇车窗来看我。
我下意识后退,他伸手隔空护了我一下,让我站在他身后。
到影院他主动买水,问的不是“要不要”,
而是“喝什么”“要不要常温的”。
电影后吃海底捞,点单ipad先递给我,
他点菜,也会同时问我一句“××你吃吗?”
话剧票他买,影院票他给,
火锅吃完都还不让我买单。
“第一次约会,怎么能让女孩子花钱呢?”
嗯有教养的正常男人约会真舒畅。
图 | 第二次约会送我的花
看完话剧我把手机落厕所了。
笑死,发现手机丢了的当下,心疼的不是重新买手机要花钱,(虽然我最近确实很穷
而是觉得我这样的“脏东西“,手机丢了社死。
他比我还着急,折返帮我找手机。
最后是同看话剧的陌生姐妹捡到了我手机,
凭发色认出了我,我才得以避免社死。
弟弟很喜欢盯着我看。
我戴着口罩的侧脸都能被他盯到发烫。
180的身高俯视我的时候,压迫感拉满。
经常给我盯得找不着北。
给我这个158的小矮子慌得满地窜。(没有
同类找到同类,不用安排太多台词,
眼神里的情绪,足以撑起整场演出。
图 | 《摩登家庭》
“同类理应百无禁忌”
理性告诉我,别给男人加滤镜,不要太上头。
感性叫嚣着,QTMD今朝有酒今朝醉好吗?
弟弟之所以被我称为「姐妹弟弟」,
是因为他是第一个与我百无禁忌的约会对象。
任何事情都可以聊,脑中所想就是口中所诉。
这是我跟姐妹才会做的事情,不克制不控制。
但在其他人面前,我总是克制。
任何我觉得需要跟约会对象拉清界限的事情,
在「姐妹弟弟」面前统统失效。
比如非必要,不跟约会对象牵手;
比如不跟约会对象倾诉原生家庭;
比如非必要不主动给对方送礼物。
两个右撇子吃饭,左手总扣在一起。
他总跟我说“开心点,都会过去的。”
他送我定制花束,我送他定制项链。
图 | 看手,不是看烤肉
我们俩都挺吃这种「恋爱mode」的,
充分享受对方带来的愉悦,情绪价值。
而且我是真的很喜欢和他牵手。
我偏爱纤细的指节和血管清晰的手背。我们不讲话的时候,我时常用指甲在他掌心写字。
图 | 我真的好爱我的巫婆手指……
听起来很像热恋情侣对吧。
但他也会冷不丁地问我:
“那你会不会,不知道以后和我怎么回到正常平常的关系。”
白日梦蓝音乐:刺猬 - 白日梦蓝
“人的「最佳品尝期限」”
我高中很爱吃明治的巧克力。
包装上印有「赏味期限」4个字。
我以为「赏味期限」代表它的保质期。
后来知道,它意味着「最佳品尝期限」。
人和人的关系就跟巧克力一样,有「最佳品尝期限」。
没过期,但极容易食之无味弃之可惜。
身处「最佳品尝期限」的两个人,
彼此是供给多巴胺的佳人,是刺激催产素生成的合拍对象。
在这个阶段的两个人,理应活在当下,心甘情愿被荷尔蒙和性张力奴役。
图 | 《摩登家庭》
但弟弟向我抛出的问题,却让我反复思考,
我们之间的「最佳品尝期限」会有多久,
以及整个期限过去以后,关系该如何归位?
我们都是有意避开“恋爱关系”的同类,
都不想做那个谈恋爱的大冤种。
“不跟对方谈恋爱”,百无禁忌中的唯一禁忌。
表面上,是一种潇洒的独身宣言,
其实我知道,这是我的自我保护。
我想,拒绝恋爱的许多人,背后都有着自我保护的动机。
人都是趋利避害的,在哪里咀嚼过委屈,就不想再回去吃一样的苦。重建自己很难,拒绝却是立竿见影的保护。
所以有人拒绝恋爱,有人拒绝亲密友谊,有人拒绝原生家庭。我可能比较典型,以上三点,我已经拒绝了两样。
我很理解弟弟对“谈恋爱”的拒绝,那是一种与我无关的拒绝,是过往留下的余震。
理解对方的行为动机,才能看到对方真实的情感。能做到这一点,在我看来也不太需要“恋爱关系”做捆绑,依旧能1v1地锁死。
图 | 当时看到李银河老师这条微博我就发给他了
写在最后
前文提到了弟弟的自卑。
在此之前,我很少留意到异性也有自卑。
<p style="margin-top: 20px; margin-bottom: 20px; padding: 0px; line-height: 1.8; color: rgb(29, 29, 29); font-family: PingFangSC-Regular, "Microsoft YaHei", Arial, "\\5B8B体", "Arial Narrow";
本站只提供内容展现不表达任何观点,本文内容由作者投稿发表,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作者:人类调研所,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xinenw.com/430
评论列表(0条)
这里空空如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