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稿:讲讲讲故事

引言
特稿:讲讲讲故事

写这个题目,一是应景,二是凑数。

所谓应景,因为“故事”是高考作文主题,算是蹭热点。

所谓凑数,因为前面写过《谈谈谈恋爱》, 算是姊妹篇。

后面准备再写一个《说说说话》,凑三篇。

也不能写太多,写多了容易结巴。

当然,必须说明一点,只是应景,只是凑数,不是范文。

毕竟我们应试作文的巅峰永远停留在了高考的那个时刻。

借高考的题目,讲故事的故事。

特稿:讲讲讲故事

有个说法,跟故事也有关。

说这个世界上,有两件事情是最难的。

一个是把自己的思想装进别人的脑袋;

一个是把别人的财富装进自己的口袋。

前者做得好,叫老师;

后者做得好,叫老板;

两个都厉害,叫老婆。

特稿:讲讲讲故事

人人都爱听故事,我们从小听到大。

如果教育小孩子诚实,就讲个“狼来了”;

如果教育小孩子礼貌,就讲个“孔融让梨”;

如果教育小孩子要多动脑筋,就讲个“司马光砸缸”,等等。

讲道理不如讲故事,但讲故事是为了讲道理。

所以,讲故事有目的性和价值性,漫无目的、剑走偏锋那就不是好故事。

当然,故事也不见得都是新故事,故事新编,老调新弹,新瓶旧酒,也行。

重要的事说三遍,好故事也是代代相传,也要相信重复的力量,相信灌输的作用。

就像头些年的“恒源祥”以及“脑白金”广告,重复到恶心,恶心到吐,吐到习惯,习惯到记住。

故事小孩爱听,大人也一样。

所以才会有“邹忌讽齐王纳谏”,所以才会有“触龙说赵太后”。

讲个故事,哈哈一笑,简单明了,事情也办了,大家都不尴尬。

特稿:讲讲讲故事

故事多了,就有了故事书。

我从小就喜欢看书,可惜那时也没什么书。

就算有书,家里也没钱。

我记得小时候为了买一本《童话大王》,我能捡一年的破烂。

没钱买书就在村子里到处借书,然后借完就忘了还,或者假装忘了还,后来竟也慢慢变成村子里藏书最多的人。

虽然绝大多数的书都是神神鬼鬼的《民间故事》以及《故事会》。

除了看故事,也喜欢听人讲故事,也喜欢把听来的故事讲给别人听。

人生没有白走的路,每一步都算数。

我们经历的一切都是伏笔,都会在未来的某个时刻兑换一份温暖或者惊喜。

若干年后,我从事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也开始有了一些工作经验的探索。

也开始有人让我总结方法,甚至帮我总结方法,其中有一条是“用故事讲道理”。

也偶尔会有些朋友问我“讲故事”的学理依据和实践路径,每当这个时候,我总会一边真诚地表示这个真没有,一边满脸羞涩地想到我家里堆积如山的《民间故事》和《故事会》。

小时候,每当我听到或者看到“从前”“话说”“上一回讲到”,我就来劲了。

课堂上,每当老师讲到“昨天有件大事儿”“我举个栗子”,同学就来劲了。

你看,这就是方法。

特稿:讲讲讲故事

环境在变化,烦恼也在变化,小时候没书,长大了没空。

其实,小时候看书也都是靠零碎的时间,睡前看上几页《东周列国志》《三国演义》《七侠五义》《小八义》《刘秀传》,甚至上个厕所都会随手拿一张报纸去看。

当然也不光是看,还用。

网络没有飞入寻常百姓家以前,我们都还是经常看书听故事的。

我们上大学那会儿,也还会用收音机听故事。

打打杀杀的,情情爱爱的,神神叨叨的,奇奇怪怪的,都听。

卧谈会结束,情感类的故事伴随着主持人温柔的声音在夜空中荡漾开来,一群不知道爱情为何物的单身汉子们跟着主人公或悲或喜或者是悲喜交加的故事心情跌宕起伏。

是谁的声音陪伴了我们的青春?

除了枕边夜话的情感故事,还有张震。

印象比较深刻的是大学的时候,宿舍一帮人在晚上熄了灯以后用磁带外放“张震讲鬼故事”,那声音那语调那个代入感,至今想想都上头。“瞎婆婆点着了灯。她竟然点着了灯?!她不是个瞎子么!”故事听完了,甚至都没有人敢起来关掉录音机,只留下磁带沙沙的声音继续在寂静的夜里回响,让人忍不住想接下来是否会有恐怖的声音出现。

是谁,在敲打我窗……

结果,到了后半夜,一个个吓得不敢起来上厕所,实在憋不住了就一起手挽手集体如厕,场景想来煞是壮观。

特稿:讲讲讲故事

讲故事不是小事儿,往大了说,关乎人类的演化。

遥想当年,当人类历史上第一堆篝火燃起的时候,故事便在火堆边产生。

尤瓦尔·赫拉利的《人类简史》,就讲了关于“讲故事”的故事。

在认知革命之前,早期有多个不同的智人种群分散在大陆上。

我们这一支智人脱颖而出,开枝散叶,并成为万物主宰。

靠什么?靠讲故事。

远古人类没有语言、文字,通过声音、动作等传递信息,进行沟通,实现协作。

但这还不够。

进一步的联合需要由想象建构秩序,包括“编造不存在的事情”。

虚构的故事像胶水一样把千千万万的个人、家庭和群体结合在一起。

你看,讲故事终究还是上档次了。

于是,共同的想象超越了血缘的纽带,结成了更大的群体,积攒了更多期待和信仰。

于是,世界才有了宗教、国家、货币、公司……

于是,我们就有了盘古开天、女娲造人、夸父追日、嫦娥奔月、愚公移山……

听故事,讲故事,这就是力量。

特稿:讲讲讲故事

既然人人都爱听故事,那讲故事就很重要了。

仔细想想,人生处处都要讲故事,都要讲好故事。

求爱要不要讲故事?

求职要不要讲故事?

求助要不要讲故事?

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

氛围烘托到这一步,没点故事都不好收场。

鲜花也有了,礼物也有了,感情就来了?表白就成功了?

不见得。

所有美好的爱情本身就是最好的故事。

所以要让你们的相遇再多一些故事感。

“我等这一天等了三十年。我想我们每个人来到这个世界上一定都带有一些使命或者追寻。在过去的三十年里我一直在等待一个答案,今天,答案找到了……”

咦,为啥是三十年,问得好,这又是一个故事。

求助也需要讲故事。

说有一位盲人,在街边乞讨,身前放一个小黑板,上面写着“我是盲人,谢谢好心人”,有人捐助,但不多。有人帮他擦去后又重新写了一句话,结果捐助一下子多起来。

他很好奇,上面写了什么。

有人告诉他,上面写的是:

“春天来了,可是我却看不见。”

特稿:讲讲讲故事

讲故事是为了讲道理。

庄子就挺会讲故事,他开了个专栏,叫“听庄周讲故事”,后来编成一个系列出书,我们称为《庄子·内篇》,他的弟子平时经常看他直播,把他的故事收集一下也编了一个系列,我们称为《庄子·外篇》。

合起来,就是我们今天熟悉的《庄子》这本书。

不管内篇还是外篇,里面的庄子都喜欢讲故事。

别人跟庄子说个事儿,他不见得会直接回答,而会慢悠悠地说,“我还是给你讲故事吧”。

庄子小时候的同学曹商,后来发达了,他为宋王出使秦国,得到宋王赠与的数辆车子,后来秦王又加赐车辆一百乘,瞬间土狗变身土豪。曹商跟庄子聊起这个事儿,免不了带几分得意,说要是比谁更能吃苦,身居陋巷,编织麻鞋,脖颈干瘪,面色饥黄,我可能确实比不了别人;但是要论起审时度势,趁势而上,飞黄腾达,那还是我厉害。

庄子慢悠悠开了口,我给你讲个故事吧,听说秦王有病召请属下的医生,破出脓疮的人可获得车辆一乘,舔治痔疮的人可获得车辆五乘,以此类推,凡是疗治的方式越是凶残,所能获得的车辆就越多。我滴个神哪,您获得这么多车辆,那得用什么手段啊?

你看,骂人不吐脏字,还得琢磨半天。

没有人可以万事不求人,庄子也有窘迫的时候,但是这似乎不影响他继续酷酷地讲故事。有一次,他真的饿了,家里穷得实在揭不开锅,他就去找监河侯借米。这个管水利的小官十分热情,说没问题啊,我马上要去收税,你等着我,税金搞定我就借你三百金。庄子轻易不开口,开口肯定就是撑不住了,之前脸都饿绿了,现在又给气黑了。但他是庄子,所以他不会因此失了风度、变了风格,依然慢悠悠地说,那我给你讲个故事吧。昨天我也从这个地方经过,路上听见有人叫我的名字。我四下一看原来在路上车压出来的车辙里有一条小鲤鱼,在那跳呢。我就问鲤鱼,在那里干什么?他说:“我是东海的水官,现在你要有一升水,就能救我的命。”我说:“好啊,你等着,我这就去吴越那个地方,引来江水救你。”小鲤鱼说:“你要这么说,那你不如直接到卖鱼干的铺子找我吧。”

这就是庄子,米没借到,还搭一个故事。

特稿:讲讲讲故事

说到讲故事的方法和技巧,应该要修炼“四门功课”。

简单说,就是:谁来讲,讲什么,讲给谁,怎么讲。

“谁来讲”是找准讲故事的人。

不要觉得简单,有些故事不好不对并不是故事的问题,是身份。

比如,我看到有人在楼上对着我猛烈挥手,我也对着他猛烈挥手。

走近了,发现人家在楼上擦玻璃。

这故事挺好,而且自己讲比别人讲效果更好,自嘲自黑更有效。

“讲什么”是找准内容。

世上不是缺少好故事,是缺少发现的眼睛。

从宏大叙事到个体变迁,从家长里短到柴米油盐,我们这个时代有故事。

“讲给谁”是把脉对象。

到什么山上唱什么歌,见什么人说什么话,要看菜吃饭,量体裁衣。

如果你跟老同志讲故事加入很多蔡徐坤哥哥的梗,那肯定是一脸茫然。

当然,如果你好奇蔡徐坤哥哥是谁,说明我这段讲的也不适合你。

“怎么讲”是技术手法。

文似看山不喜平,讲故事也是。

怎么个三翻四抖,怎么个铺排陈设,怎么个故弄玄虚,有讲究。

多听听相声评书脱口秀,在听完以后哭完以后笑完以后想想为啥。

总之,人人都爱听故事,但不是人人都会讲故事。

得学,得练。

特稿:讲讲讲故事

故事有很多马甲。

历史故事叫“解密”,明星故事叫“绯闻”,身边故事叫“八卦”,内幕故事叫“爆料”,故事短了叫“段子”,故事长了叫“知音”,故事多了叫“故事会”……

现在,小孩子睡觉前还是要听故事的。

如果教育小孩子诚实,就讲个“狼来了”;如果教育小孩子礼貌,就讲个“孔融让梨”;如果教育小孩子要多动脑筋,就讲个“司马光砸缸”,等等。

奇怪,怎么还是那些故事?

因为,这就是经典好故事。

本内容由作者或发布人投稿发表,只做展示阅览使用。发布者:欣生活,转转请注明出处:https://www.xinenw.com/5468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欣生活欣生活作者
上一篇 2023年 6月 9日 下午8:57
下一篇 2023年 6月 9日 下午8:57

相关推荐

  • “要是不看热搜,我以为高考昨天就结束了”

    高考正在陆陆续续结束 当年自己高考结束那晚做了什么 看到一些网友的回忆 有种岁月磨平坎坷的从容感 高中时总在想 考上大学就好了 上了大学 我们反而怀念起 美好热烈的高中生活   “高考完的那天晚上 你做了些什么?” 引起大量网友讨论 一起听听他们的回答—— 有一大批丢下书本就去浪的孩子,隔着屏幕都能感受到他们解脱的欢乐。 “十几年前我们就是去网吧,…

    2023年 6月 9日
    5.0K00
  • 郑财学子三下乡:乡村振兴,走进村民心声

    作为中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大学生乡村振兴社会实践活动一直以来都备受关注。为推动乡村经济发展、改善农民生活贡献自己的力量。2023年6月30日,郑州财经学院管理学院“乡见未晚”暑期社会实践团到达河南省郑州市新郑区西泰山千稼集旅游风景区开展以“农旅融合展华彩,赋能乡村促振兴”为主题的暑期社会实践活动,并开展启动仪式,宣布此次暑期社会实践活动正式开始。2…

  • 又美又飒,直博北大!趁年轻敢想敢做,她跳出舒适圈,连续三年第一

    在这段逐梦之旅上,她追求进步,从不妥协退让,她知道自己仍在“半山腰”。 全文共1099字,预计阅读时间3分钟 连续三年综合成绩专业第一 90分以上课程52门 连续三年获得国家奖学金 获得北京大学 未来技术学院直博生录取资格 她是中国海洋大学 海洋生命学院生物科学专业 2019级本科生杨书涵 01 沐浴阳光,向阳生长的生命之树 “不要停住,持续奔跑” 杨书涵意…

    2023年 6月 1日
    4.9K00
  • 逆袭吧少年!曾摆烂挂科,他 “努力成为更好的自己”,431分成功考研985

    字句间的咫尺之遥,众人眼中的扭转乾坤。他说:“世界上任何事物的变化都是一个过程,人尤其可以改变。” 全文共918字,预计阅读时间4分钟 摆烂!挂科! 醒悟!逆袭! 政治67,英语76 数学142,专业课146 最终总分431考取985高校 他就是南华大学电气工程学院 2019级电子信息工程专业夏俊哲 成功考取中南大学电子信息专业 少年辛苦终身事 夏俊哲一直是…

    2023年 5月 30日
    6.9K00
  • 特稿:聊聊找工作

    一 就业不简单,今年尤其难。 越是不容易,越是讲方法。 今天聊聊找工作。 没有秘籍,一点感悟。 八个字:知己知彼,有章有法。 二 先说知己知彼。 很多人不了解自己,也不了解单位。 想去哪个地域工作?都行。 想要什么样的工作?随便。 适合什么样的工作?都好。 哪些单位今年招人?都在看。 都投递过哪些单位?都在投。 哪个单位最有希望?不清楚。 什么叫知己知彼? …

    2023年 6月 9日
    8.1K00

发表回复

登录后才能评论
欣文网全新升级中,拥抱WP,开启新次元,尽请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