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小椰子
前几天,一位小姐姐因为发了自己从牛津大学毕业的视频,被围攻了。
她在文案中写道:“今天,我以牛津年级第一的成绩,从数学建模系毕业了。
学海无涯,未来的我,还会继续在牛津,攻读数学博士。
虽然,拿到了牛津200%的博士奖学金,可是,依旧不得不承认,
华人女性在数院真的是,少数又少数群体。”
视频拍的是她参加牛津大学的毕业典礼的过程。
中国女孩以年级第一的成绩从牛津毕业,很优秀,对吧。
没想到,评论区里充斥了大量质疑和嘲讽的声音:
“数学建模系,第一次听说。”
“数学建模最多是个专业,不是系,编的时候能不能专业一点。”
“这又是什么媛。”
“翻了翻原博的微博,文案微商的味太重了。”
一位大V甚至出了道大学应用数学的题目,想要女孩露出“马脚”,喊话让她出来做题。
没想到,女孩很快就解出了题目,而且还对边界条件提出了疑问,可以说非常专业了。
大V这才承认女孩应该是真的数学系毕业的,而且功底还不错。终于平息了部分网友的质疑。
然而,这个事件最荒诞的地方在于,小姐姐明明拍了自己参加牛津毕业典礼的整个过程,官网上也查得到她的学术信息,这些都没办法造假吧?
可为什么就有那么多人,看到人家的优秀,一上来的反应不是祝贺,而是满满的质疑和下定论:“编的,又来一个学术媛。”
女孩承受了毫无缘由的污蔑和质疑,还不得不想办法出来自证清白,就差没剖开肚子让众人看看,自己到底吃了几碗粉了。
上海交大的一位教授说得好:“这个世界对年轻漂亮的女孩子,有天然的好感和恶意。
这对’矛盾’相伴,因为它们就不是同一个维度的矢量,这也就是为什么很多人对你第一反应是否认。
也没啥,希望你能一直阳光而璀璨。”
一些姐妹也出来说出自己身边发生的类似事例:“世界对女人的这种恶意一直存在。
我闺蜜20多年前拿全奖留学学AI的,现在是挺成功的工程师,也有自己发展很好的创业项目。
熟悉的人知道她是日常生活比较精致的nerd,不熟悉她工作状态的人非说她是靠美色拿工作。
人家明明工作起来起早贪黑,效率高还拼命所以才脱颖而出的。”
有些女孩的漂亮、聪明、优秀,在他人眼里也许就是一种原罪。
你一个女生,怎么可能是数学大神?一定又是为了带货给自己立的虚假人设。
你一个女生,怎么可能边做学术边美美地打扮自己?一定是团队炒作,为了出名博眼球罢了。
于是,无数人听风就是雨,看见大家扔石头,自己也跟着扔石头,最后让一个清白的人承受无妄之灾。
美国斯坦福大学神经学界的大佬,Ben Barres教授,长相如下图。
一个戴眼镜、头发灰白、有点秃顶微胖的中年大叔,符合众人的想象吧?
然而,实际上,他是一个变性者,他曾经是一个女生。
她天资聪颖,学习成绩名列前茅,但仅仅因为是女生,在科研路上承受了太多歧视。
有一次,她解出了一道难度超高的数学题,被老师当众质疑:
“怎么可能?这应该是你男朋友帮你解的吧?”
在申请奖学金项目上也是,明明她的条件比其他男性都优秀得多,却依然输给了其他人。
后来,她选择了变性,重返学术圈之后,一切都变了。
之前她所承受的所有不尊重、歧视、质疑、嘲讽,全都变成了鼓励、赞美、钦佩。
一次学术讨论后,他一个同事说:“Ben Barres的演讲做得真好,他的研究比他妹妹做得好。”
可笑的是,他就是他妹妹本人。
这个世界上,有很多女孩子享受科学实验,也有很多男孩子享受阅读写作。
为什么要让刻板印象毁了他们的兴趣和成长的可能性?
心理学上有个词,叫“寻斧效应”。
在一个风景优美的庄园里,园主在地窖中储存种子的时候,将一把斧子忘在了地窖中。
几天后,当他又要用斧子的时候,才发现自己的斧子不见了。
放在自家的斧头去了哪里?他在自家门后、桌下、堆柴草的房里到处找遍了,依然没有找到。
“到底是谁偷走了斧子?”他怀疑是邻居家的儿子,因为两天前他们刚刚吵过架。
于是,他仔细观察邻居家的儿子,看他走路的样子很像,不仅如此,连他的神态、动作、表情也像。
甚至他说话时的声调,都像是偷了斧子之后的反应。
总之,园主越看越像,几乎可以肯定:就是他偷走了斧子!
过了几天,园主又到地窖去储存物品。当他打开地窖门时,发现了那把斧子正躺在地上。
第二天,园主再看邻居家儿子的时候,他的举动和言行,就连笑的神态,就一点儿也不像是偷斧子的样子了。
这就是心理学上的“寻斧效应”:一种戴着有色眼镜、从自己的角度去看待并处理事情的倾向。
当你总是戴着有色眼镜去看人,用自己的偏见去伤害别人,就容易犯下许多无法挽回的错误。
愿我们都能学会辩证思考的能力,看到别人的优秀,不要急着否定,不要急着质疑。
要知道,世界上第一个程序员其实是女性,而高跟鞋最早其实是为男人发明的。
共勉。
本站只提供内容展现不表达任何观点,本文内容由作者投稿发表,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作者:人类调研所,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xinenw.com/673
评论列表(0条)
这里空空如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