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被手工耿的一款良心发明种草了。
真的,太需要了。
他给这款帽子取名为:
「一个让你随时随地都能静静的帽子」。
当你不想面对不想看到的人时,
你可以随时随地自闭。
我愿称之为「社恐安全帽」
社恐很可怕吗?
有朋友是这么形容的:
“鼹鼠是一种不见天日的动物,
它们视力完全退化,一旦长时间接触阳光,
就会因为中枢神经错乱死亡。
社恐,就是鼹鼠被放在水泥地面上曝晒。”
今天这篇关于「社交障碍」的推送,
是社恐朋友们偷偷躲在安全洞里写的。
小时候去米粉店吃早餐,
在碗里发现了一只苍蝇。
我端着碗去找老板,
老板态度很恶劣,让我不要没事找事。
我跑回去哭着跟我爸讲这件事。
我爸并没有替我主持公道,
还嘲笑我说:“现在知道外面的东西有多脏了吧?”
后来,我就算在餐馆里吃到了苍蝇,
都只是默默地挑出来,
不敢找任何人算账。
弱小是原罪,
社恐不是,胆小也不是。
我以前会想:
如果我真的是个有钱人的话,
应该会勇敢强大一些吧。
恋爱、亲情、友情,各方面。
上大学时,不敢进那种档次很高的商场,
一闻到那些奢侈品香水的味道,
就会觉得喘不过气来。
不敢离潮牌店门口太近,
不敢随便打量,
怕人家上来热情地问我:
“先生,需要什么?”
我会面红耳赤。
觉得在光鲜亮丽的地方一刻也待不下去。
我用社恐这个词,
来装饰我们表面上的自卑。
好像我们只是害怕跟陌生人说话。
而不是因为没钱。
毕业旅行的时候,
室友们问要不要一块去西藏玩。
问了我很多次,
让人几乎没有拒绝的理由,
我只好说实习没空,各种推脱。
那段时间我特别不愿意见到他们,
在路上远远看到了,
要么绕道躲开,要么低头假装没看见。
他们会觉得,
我性格孤僻,难以交往吧?
其实说白了,没钱出去玩罢了。
年轻的时候,
连我自己都以为自己是社交障碍。
直到工作后三四年的某一天,
我在商场买衣服,
挑了几件都觉得不合适。
店员还在极力推销,
我很淡定地摇头说:
“谢谢,不用了,
我再去别处看看吧。”
我突然意识到自己没那么紧张了。
换作以前,
我无论如何都做不到这么自然地拒绝。
甚至连对方一个不高兴的表情,
都会让我难堪到无地自容。
承认这一点很庸俗,
我的社恐,的确被钱治好了。
钱不能决定对错,
但可以粉饰很多问题。
有钱不能让你的灵魂变得高贵,
但可以赢得别人对你表面上的尊敬。
你可以完成很多想要做的事情,
就不会觉得自己那么卑微了。
回过头去看年少的自己,
并不会觉得自己不勇敢,
而是我缺乏失败的资本。
当众讲PPT失败了,
可能这门课就会拿低分,
以后绩点不如别人,
就找不到好工作。
我活的如履薄冰,
是因为生活容不得一点错误。
甚至连被一个无关紧要的人不喜欢,
都会让我觉得特别恐慌。
人生很快就会迎来很多机会,
这些机会让我特别抗拒。
我不想跟领导聚餐喝酒,
我也不想在会议上发表讲话,
我甚至会因为一个月之后的一次活动,
焦虑到每天晚上都睡不好觉。
我会为了保住饭碗,
为了挣更多的钱,
硬着头皮去做那些社恐最排斥的事情。
最后,我得到了一些正面反馈。
最主要的是,
我能挣到一点点钱了,
我也终于成年了。
一个因为没钱而社恐的人,
很容易陷入恶性循环。
因为胆怯、犹豫、敏感,
会让我们错失很多挣钱的机会。
我也是在没钱交房租的时候,
渐渐忘记了自己是个社恐这件事。
四处面试,积极工作,
好像反而多了一些破釜沉舟的勇气。
——用世俗眼光中的成功,
去治愈世俗眼光给我留下的伤害。
钱,能治好多病。
何况去哪看病不要花钱?
于是,我们新年伊始,
对彼此最好的祝福,
是恭喜发财。
我男朋友有一帮哥们,
以前经常在线打游戏的那种。
他们线下也经常组织饭局,
但我男友几乎都不去,
每次去了,也是第一个跑掉的。
我以为他讨厌社交,
后来我才从他哥们前女友口中得知,
他们聚在一起除了喝酒唱歌洗脚按摩,
还会去搞特殊服务。
正因为如此,我男朋友因为很少加入,
在那帮哥们圈子里,
混的比较边缘。
因为这件事,
我得出了结论:
男孩子社恐一点也没什么不好的。
毕竟社会本身就很恐怖。
社恐都是蛮顾家的人。
因为他们除了家里呆着,
哪都不想去。
虽说男友不喜欢社交,
但他这个人谈吐是正常的。
压根就不颓废,也很幽默,
偏偏就是不爱跟不熟的人打交道。
他不喜欢跟别人讨论天气这种话题,
不喜欢说废话,不爱看热剧。
胸无大志,不关心时事,
平时喜欢跟我们家的狗聊天,
他甚至可以不联机,
玩两年的动森(一款社交游戏)。
但每次到了人多的地方,
比如迪士尼这种,
他就会烦躁不安。
对他而言,
全世界最快乐的地方里最让他快乐的地方是吸烟区。
他说:“这里人好少,真好。”
他也有朋友,
无数次跟我讲他们念大学的时候经历过什么好玩的事,
说他们感情有多么深厚。
但让他翻开聊天记录,
上一次跟他这辈子最铁的哥们聊天还是一年前。
我说你们好朋友都不联系的?
他说你不懂,好朋友才不用联系。
可能只有社恐才懂吧。
他确实是一个抗拒社交的人。
更准确的说,他是一个抗拒被社会化的人。
他说:“我跟你,还有毛球(狗)生活在一起就很好啊。”
按照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
大部分人还有安全、社交、尊重、求知、审美需求,
他直接从生理需求跳到了自我实现。
简单点说:“他吃饱了就舒服了。”
我曾经问他,
为什么如此讨厌社交。
他的回答是这样的:
“我并不是讨厌交朋友,
我只是太清楚自己是什么样的人了。
从小就这样,
自己蹲在墙角抠泥巴能玩一下午。
我也是一个很懒的人,
能让我愿意花精力照顾的人一两个就顶天了。
至于朋友,不来找我说明他过的挺好的,
<p style="margin-top: 20px; margin-bottom: 20px; padding: 0px; line-height: 1.8; color: rg
本站只提供内容展现不表达任何观点,本文内容由作者投稿发表,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作者:人类调研所,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xinenw.com/74
评论列表(0条)
这里空空如也~~